来自于村上春树的《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书名已经够不错的了,所以我有点犹豫,要不要取一个标题,还是直接拿书名开写,不过来自于书里的这句话: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更是美妙。
也有另一个封面版本,我觉得更好看,但是苦于没在书店看到过。
此书很早出版,大约是十几年前的书了,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买入的,然后最近又再次翻看(我确定当年买来是读过的,但是完全没有印象了)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自己年长了一些,个人感觉看书,需要“时间”,即年龄,你是否到了读这本书的年纪,比如初中的时候看《挪威的森林》,觉得太露骨了,但是成年后再看,那的确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情愫;初中的时候读《瓦尔登湖》,真的好生无聊,但近些年再看,就会觉得瓦尔登湖里的大自然,是如此的招人喜欢……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评判一本书是好是坏,自己喜欢不喜欢,大体还是非常取决于你看书是在什么年纪。而很多书,年轻的时候是读不懂的。
我想,《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也是这样的一本书,所以十几年前的我,才会看过却浑然不知,毫无印象。
而当下,在被工作烦躁的压抑的夜晚,喝上一小杯威士忌或是红酒,来缓和下紧张神经的我,才适合重新来看这本书。
此书很短,几乎半小时就可阅读完毕,说是书,其实也只收录了两个故事,分别是艾莱岛(纯麦芽威士忌的源产地)和爱尔兰两个短篇游记,村上本人说之所以单独拎出来,没有和其他游记放在一起(他有其他好几本游记,比如远方的钟鼓等),是因为这两篇的特色太过鲜明,放在哪里都很格格不入,所以单独出了一本书,并且专门以威士忌命名。
那两次旅途,目的就是去探寻威士忌。众所周知的威士忌是苏格兰,尽管在很多年前,最初是爱尔兰人探究出威士忌的酿造,之后才从爱尔兰传到苏格兰的,但是后期发展中,苏格兰产量增加的非常快,所以很快就在全球掀起了威士忌的热潮,直至最近,才因为纯麦芽威士忌而渐渐挤入人们的视野(这个最近应该是指书出版的时间,大约在2004年左右吧)。
国人最常喝的还是啤酒、白酒和红酒,连黄酒都是我爸爸辈的产物了,不过在前一年开始喝威士忌后,我就满喜欢威士忌了。
看书的时候,觉得村上的描写真的到位,在说道自己去艾莱岛寻找纯麦芽威士忌的时候,就描写了艾莱岛的无端天气,惨白的和麦克白的脸一样,有趣的比喻,后续的一些描写威士忌的口感,也用到了很多爵士乐和书籍来打比方,果然如他自己所写: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那我就不需要说话,只需要让你静静品尝即可,可惜我们生活在语言是语言,物体是物体的世界中,所以我只能用语言来告诉你,威士忌的味道了。
喝威士忌是不加冰的,一般直接对半开兑水,或者更硬派的做法是直接喝,个人觉得还是加水口感更圆润,但是年代越久的威士忌,口感都会更温和点,有那种啊在舌尖开心的跳舞的冲击感,所以真正有18年的也可以选择直接喝。
爱尔兰也好,苏格兰也好,那里的人儿都很喜欢喝威士忌,当然彼此还会觉得各自的酒更好,大家闭着眼睛也能喝出是哪个酿酒厂酿造的酒,哟呵~果然都是硬派人士啊,据说连婴儿出生和葬礼上,大家也是喝着威士忌庆祝或者是悼念,唯一不同的是,葬礼会在最后把所有的酒杯何酒瓶都砸个稀巴烂。
也算是本边介绍威士忌,边介绍风土人情的有趣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