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到一篇写查理芒格的文章,文中介绍了25个人生开关。看完后觉得有必要找个机会系统读一下《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了,两年前听过这本书,一直没动要读的念头。果然人和书的相遇是需要机缘的。
25个人生开关就是25个跟人性有关的点。每一条都很切中要害,但我个人对【过度重视自己】这个点很有感触,想就此展开聊聊自己的感受。
【过度重视自己】说的是: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好处是安全,坏处是形成同类的小圈子,锁死在互相欣赏但逐渐衰败的螺旋里。伟大人物则相反,他们经常清扫房间,断舍离。
这段话让我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交的朋友和遇见的人,或者我总是不自觉想要去靠近的人,不论男女,基本95%都跟我同属于一个类型。
在我20出头的年纪,我只与我相似的人交往,从意识到行动都极度排斥与我类型相左的人。确切的说是我瞧不上相左类型的人,因为我自诩是有思想深度的人,我讨厌没有思想肤浅的人。
在与自己同类型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我自我蒙蔽的享受其中。如今回头看自己的这种行为和意识,都是极其危险的。就像文中说的那样,锁死在相互欣赏但逐渐衰败的螺旋里。
而反观自己现在的交际圈,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依然还是这种模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身为当事人的我自己已经有了觉察,并深刻看到局限和弊端。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看见即疗愈。当我看得到的时候,也是我转变的时机。而且如果我想要从现有的圈子跳出来,到更高一些的圈层,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断舍离掉现有的圈子,其次就是做自我提升的学习和功课。
每个人现有的圈子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经常性会去分析每一个不同的圈子,以及每个圈子里的人,我发现不同的圈子和不同圈子里不同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生命质地。而这种质地也是我本人的生命质地。
比如有一个微信9人小群,里面有三男六女。按照我以前的性格,我是会在离开双溪后不久就退群的,我一直有着敏锐的洞察,我心里很清楚这地盘和我不是一家。之所以没退群是因为群是一个我很看重对我有恩情的人组建的。
这几天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这个群正好冒出来,于是心有戚戚。这里面的人都是随性大于条理性,感性大于理性,享受散漫不爱规矩,思考问题都没有结构化的框架,以及无长远的人生规划和特定的职业规划等等。这些特质我通通都占了,我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自己。
当我看到这些特质时,我发现有些不是我想要成为的我,比如我是希望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有规划和见解的。
这种发现对我来说是利好,因为我能够看到自己,我和我自己是分离的,是两个的,这是一种成长。成长之后看见问题所在,剩下的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跟那一个我看重的人报备说明,然后离开群。其次,沿着自己想要成为的方向去思考如何实现,去规划去学习。再次,就是靠近自己可视范围内想要成为的人,接触对方的思维体系,看对方如何学习,感兴趣的点有哪些。沿着对方的这条路线去探索对方是怎么形成的,如此一来自己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和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自动就有了答案。
同理,其他的群也是这样分析。最终就会发现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前段时间,小骆在微信上问我,她说晏晖,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那么纠结于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告诉她,我说我想彻底充分的自我认知,然后分析思考自己过往,以便判定现在要怎么做。因为我以前一直看不到自己,很多决定做的都很感性很冲动很莽撞,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找自我,我想知道我到底是谁,得到答案后我想去做我想做的事。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过度重视自己的人,以前的过度重视我不自知,而今的过度是我刻意的,因为我要真正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我才能摆脱过度重视。从而清扫房间,做到绝对断舍离。
每一个圈子都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局限、弊端,以及自己想成为的人。
END.
2018.2.5(立春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