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该是近期最火的综艺之一了,第一季让人记住了几个电影场景,记住了郭敬明与李诚儒吵架,唏嘘于一些过气明星无戏可拍,不算大温大火。第二季可以这么好看,颇令人意外。
本人亲测,第二季是真好看。
从就位的演员们,到上季延续的导演,到新加入的导演,还有主持人,还有掌握一定规则权利的现场制片人,都很好看,也很会给人"好看"。
整个综艺角色布局和规则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有艺术性的一面,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不少名场面,或撕逼、或洒泪、或煽情的,看起来很有美感;也有遵循现实规律的一面,这让整个场面看起来更真实、更自然。
演员请就位的综艺策划思路看起来很套路,很多元素也未必是原创,可是这些策划元素组合到一起却达成了很舒服、平衡的生态体系,从而让综艺效果刺激又好看。
【好看一】导演的分工
第一季时,我其实对于赵薇、郭敬明以导演身份加盟节目组,有一些些意外。赵薇只导过一部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印象中她的身份还是更偏向于演员赵薇而不是导演赵薇,郭敬明虽有多部小时代作品压身,但他的所谓电影思维和产品取向,其实更类似制片人、编剧,作为导演,两人似乎名份未正、分量不足。
节目组在第一季的思路是陈凯歌、李少红作为老一代资深导演,负责搞专业,赵薇、郭敬明作为有流量有话题的新锐导演,负责搞话题。可一季下来,资深和资深之间、新锐和新锐之间不熟,也没啥冲击,资深和新锐之间只有差距却没有交集,导致只能靠李诚儒一人之力去完成撕郭敬明任务,导演组生态处于过度平静一潭死水般的状态。
为什么呢?跟导演们性格关系不大,不是他们不会破冰,不会撕,症结在赛制及赛制作品。
第二季节目组依然邀请到四个导演,其中陈凯歌、赵薇、郭敬明是上一季的老嘉宾,新加入了香港有资历有作品的导演尔冬升,代替李少红。
先不说赛制,光这个阵容就比第一季有意思多了。
除了陈凯歌是名门正统导演出身,另外三位其实都是跨界,尔冬升和赵薇是演员转型,郭敬明是作家编剧跨界。
尔冬升导演做得很出色,赵薇虽然导的不多,不过她演员身份特别强大,均衡了弱势。
郭敬明在几人中,作品、身份和外形上都不是特别讨喜,很容易处于颓势,可是小四毕竟是小四,他特别容易被刺伤自尊,可维护自己自尊时又特别的有信念,在没有定论的话题面前,信念感是值得尊重的。郭敬明在第二季还是延续着撕和被撕的节奏,可是每每都很有力量感,足以与另外三人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
而一出场,尔冬升和赵薇是挽手出场的,几场pk下来,赵薇和尔冬升友好互动很多,算是一个小小阵营,呆板的平衡感被打破。这个阵营有几个好处,一是尔冬升作为香港导演又是新加入嘉宾,由老嘉宾携手引入,可以迅速融合。二是两人的商业互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观众对两人的认同度。
再说到赛制,这一季最明显的变化是演员们的练习作品很多属于在场导演曾经的作品,这就使得演员们展现作品时,评委和观众会不自觉地拿他们的表演跟原作相比,评委也自然地讲起自己既往导演或表演时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出于对自我作品的保护,一旦他人出现负面评论时,导演们会自动启动防御机制,呈现精彩的互怼场面。
之前看《我就是演员》,章子怡、刘烨和宋丹丹担任评委,宋丹丹常常有一个感慨,那就是演员演不好不全怪他,可能是剧本不好。那会儿宋丹丹说这个没人怼她,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剧本谁写的。
到了《演员请就位》,四位嘉宾导演除了做评委还要兼任现场剧目的导演,而评委和观众在评价演员们表演效果时,必不可免地需要考虑是演员演得不好,还是导演导得不好。这就尴尬了,明明评的是演员,听起来怎么是在批导演了,明明导演们为了演出效果,尽心尽力地导,出来效果不好已经够糟心了,还要被批导的不好,于是有意思的较劲又来了。
【好看二】演员的意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二季演员请就位,从一开始就接受市场评价被评为S、A、B级别。这是第一层的意外,演员们自己的意外以及观众们自己的意外都是很真实的,陈宥维是什么人,名字都没听过,怎么就S了?温峥嵘居然拿了B,她可是早早就获得演技盖章的演员啊。
然后节目组公布市场评级理由,那些有热度的演员就是会被市场挑选中,有演技没有热度的演员,没有办法马上令投资者获益,自然排名要靠后了,很现实,市场的生态如此,不难理解也不难接受。正是意料之外清理之中。
第一轮表演,演员们状况很多,频上热搜。
有热度非实力的那些,陈宥维被批哭起来想在嚼口香糖;王楚然被说只有美貌,没有灵魂,很快被淘汰。张大大更是凭借毁灭性演技被批到体无完肤。
有演技没流量的那些,少年成名的,曹骏、唐一菲、有渐渐泯然于众人的无力感;持续实力派的,温峥嵘、黄奕等,也被挖出表演中的弱点。
当然也有表现好的,比如S级里的有热度有演技的几个,胡杏儿、任敏、施柏宇等,这些没有意外的表演看起来很过瘾,巧妙地平衡了那些糟心的表演。
第二轮表演,赛制引发了不少意外,A级演员可以优先选择剧本和角色,可S级的演员有抢夺他人剧本的权利,B级只能挑别人挑选过的,这参考现实环境的赛制,光选剧场面就已经看点十足。
一轮接着一轮,永远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意外场面发生,可是回过头一想,这些意外又非常理所当然。
即使是一些令嘉宾们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的表演场面,因为导演们的理论疏导,演员们或思考或接受,场面显得非常认真专业,观赏性很强也很舒适。
算是做到了节目组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撕下标签脱层皮。
之前《我就是演员》意外也很多,节目组擅长作妖,恶意剪辑,放出某某演员与导师撕的场面,挑起观众好奇心;挑选演员存在不纯动机,特意挑选一些话题性演员,使得场面刺激但尴尬。因此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度。那些被暴露弱点的演员,在现场被评论演技不到位,被批判没有新鲜感,然后被淘汰。
说实话,看的时候真的是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刺背。为什么呢?
一是节目组总是在挖掘演员们性格中的弱点去做文章,如郑爽不配合表演、袁立现场跟导师和节目组呛声,章子怡评价郑爽没有信念感,其实立足点并没有真正放在演员的表演身上,被淘汰的演员除了背了骂名,毫无获益。
二是剧目的编排主要依靠演员自身去协调,这种赛制导致演员们的表现受到剧本和编排的影响,呈现给观众的作品,往往会感到编排不合理,使得作品没有魅力。
【好看三】比同类综艺多了什么
第二季演员请就位的策划编排确实用心,通过增加比赛环节元素,使得场面更符合现实生态。
比如,多了导演指导过程,这是同类节目中独创的。有人说演员请就位应该叫导演请就位,它捧的是导演。其实导演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节目组很细心地为大家呈现了导演指导排戏的过程,有些演员被点拨后进步很大,有些演员总是差点劲儿,上不去。最后呈现作品接受评价时,可以看出来,演员虽然难受,但内心有思考,只要没被淘汰,下一次会有所触动和调整。这是市场的魅力,也能体现出演员自身的力量。
挺正能量的。
再如,多了新创剧本的产生过程。这个考验导演的导功和编剧能力,同时剧本也在演员的表演时被打磨,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和演员互相碰撞出火花的时候,也可以看到演员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导演,导演无能为力、两天时间就出两天效果的时候。
还有,多了个搞事的主持人大鹏。
大鹏在节目里争议较大,有人觉得还是沙溢那种主持好,虽然不善于抖机灵和应变,但实实在在地梳理流程和调节节目氛围。
个人觉得,大鹏的搞事并没有达到颠覆节目组的整体氛围和信念的程度,他改变不了大方向,相反可以给节目组增加看点和激发一些不同观点的,对于观众和节目方来说是有利的。
最后是,评价体系更多元。第二季制片人、投资人、导演、演员、观众都加入到评价中来,少了一人独大,碾压式指导的意味。
节目目前还没结束,随着新一轮的比赛,演员的意外表现层出不穷,演员的进步也是肉眼可见,如无意外,后面的表演会更加精彩。
演员请就位的综艺生态,是它好看的根本逻辑。一个综艺节目,光靠一两个大导演,一两个流量演员是撑不起来的,它得像个小型环境,自动运转起来,才会自动散发魅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