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去看电影为的是要经历幻想,当他们看电影时,电影就是幻想,投射在他们面前,而他们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在银幕中的人物身上。
大家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呢?Tanya最喜欢的是冒险类、灾难类的片子,像是《饥饿游戏》、《分歧者》这种的。(咳但是恐怖片我还是不敢看……不许笑!)每每感觉到自己难以自控被剧情深深吸引时,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看见自己是个被人控制的木偶,回头再看一眼观众席上每个人聚精会神瞪大眼的表情……真想知道这编剧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觅来一本纯干货好书——《编剧心理学》,内容干到像教科书一样……没做一点润色……但是我却越看越停不下来,内容有点重口,要构建冲突就势必要游走在人性明暗面之间,碰触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敏感。我确实着迷于这种三观被不断刷新的兴奋感!▼
我把这本“教科书”的大致内容做成了思维脑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点开图片可以看大图。因为本来就是纯干货所以这么列出来就有些抽象,有兴趣也可以去读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试分析的中心理论是他对于恋母情结的构想。▼
注:
厄洛斯——对爱、性和联合的需求;
桑纳托斯——侵略、暴力与毁灭的冲动。
“角色对调,比如一位护理人突然变成一个可怕的人,会唤起我们幼年的恐惧,孩子会感觉到与他同性别的父母意图加害于他”(其实很多潜意识的东西也不是不明白意思,只不过放到台面上说得这么直白,就有种……压迫感……以前读过一本渡边淳一的书,还让我胸闷了好久……)▲
精神官能冲突▼
反英雄:开始时被本我控制, 最终克服,并愿意为人牺牲自己
坠落的英雄:试图克服本我,最终失败
怯懦的角色:喜剧性的,代表了大多数人在面对道德挑战和重要决策时的恐惧和犹豫
性心理阶段▼
弗洛伊德自我发展的模型是基于他的婴儿性心理的理论发展而来。如果一个性心理阶段没有获得适当的解决,那么生命原欲就会被固定在那个阶段,造成精神官能病症,进而成为那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自我防御机制▼
梦的运作▼
梦的运作是“一条通往潜意识认识的大路”,它提供了进入潜意识心灵内在运作的通道。
<end>
第二部分 埃里克·埃里克森
规范冲突▼
埃里克的分析集中于自我适应冲突的环境时所做的挣扎。
“易受骗的人物必须获得一种健康的怀疑感来作为角色力量。”
“弱势人物的主题代表了克服自卑感这一基本需求,是借着建立一种勤奋或正面的自我价值观来达成的。”
认同危机▼
埃里克森的模型将“热爱与劳动”的奋斗分成两个单独的认同危机:形成认同的危机与形成长期亲密关系的危机
“青少年主角市场以反叛权威人士,作为一种建立自己身份认同的方式。”
<end>
第三部分 卡尔·荣格
原型——由人类共同的影响和联系所组成的集体潜意识▼
原型代表了人类所共享的基本性情,和对共同心理议题的了解,例如拥有父母的经验、爱的欲望或对精神进行医治和再生的需求。
原型情节▼
四位一体代表由四个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圆形的四位一体是有两组平衡并相对的二元体所构成。
<end>
第四部分 约瑟夫·坎贝尔
千面英雄▼
坎贝尔的英雄旅程阶段是解开英雄神话象征性符号的关键。英雄最终是在寻找他自我真实的本质。内在旅程的象征意义才是使英雄旅程变得又普遍有影响力并且吸引人的事物。
女性英雄的旅程▼
女性英雄旅程是莫琳·默多克对坎贝尔的英雄旅程模型的重新构建,尤其与现代女性“解放”的挑战有关
<end>
第五部分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感情节▼
极端的自卑感也许会导致过度补偿作用——一种不适应的表达优越感的方法的需求,而这又是一种优越感情节的显现。
同胞争宠▼
最后,大多数的对抗也集中在外在目标上,例如赢得大竞赛、赢得选举、赢得竞速等。
生活方式▼
<end>
第六部分 罗洛·梅
存在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冲突,即当一个人在世界中不知所措时显现出的不安感。
焦虑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个人对自己意志、欲望和决心的觉醒——自觉。
自恋时代的原型▼
梅将20世纪的美国成为“自恋的时代”,大部分自恋的美国式英雄原型,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性、强健而富有魅力的个人主义和大胆的孤僻主义。
能坚持看完的朋友们……我敬你!!
虽然确实,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做这些脑图,但是一想到以后看完电影写影评能有的放矢深度剖析了,我就觉得特别值得。好东西当然也要分享给大家!《编剧心理学》确实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推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