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好写作的人,自然都有这种经验:笔如果不常常用,日久必定涩滞,到时候你想写,恐怕都写不出来了。
我总是想,我必须每天都写一点。就是记记日记,写写读书札记,或者日常的生活随笔,那怕写得平淡无奇,都比不写要好得多。
我常常会写一个人给我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这人微微一笑,或吹胡子瞪眼,一切我所看见所听到的言行。我会用白描的手法,写他的这些人生片段。行文犹如那些戏剧家编写电影文学剧本一般,一节节文字便留在了纸上。
每天这样做的人很多,有的人早就将他的行动融入了文坛佳话,对我们必有所启示。
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原来不过是乡村的一个木匠,因为不断地拜师学艺,努力自修,天天习作,不让一日闲过,后来不仅能诗擅画,其书法、篆刻俱佳。
近百年前,从湘西那种僻壤走到北京城谋求发展的沈从文先生,连高小都未曾毕业,在生活无着的劣境中,住在窄而霉的小屋里,饥不裹腹,衣难御寒,数九寒冬,冰天雪地,连藉以取暖的煤炭都没有。他想喝一碗热开水都难得,还常常的遭受店小二的白眼与吆喝,冷嘲热讽。
他将这一切置之度外,起始用一支笔,无日无夜地写着。一篇篇地写,又一篇篇的寄出去。在郁达夫、徐志摩等具有良知的作家、编辑的帮助、培养下,利用自己深厚而丰富的生活阅历,自修自磨,他的文章不断地得到发表,近十年的拼搏,他不仅成了著名的作家,还走上了大学讲台。
这种凭刻苦自学成才者,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比如大家语熟能详的世界文豪高尔基,我们从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人间》、《我的大学》中,知道他还未曾接受过几年的正规教育,便不得不辍学去打工,在轮船上洗碗洗碟,有时还被人监视打骂着,依然自修了许多小说,一步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成了世界著名的作家。
针对往昔作家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种种苦难状况,孙犁先生在其《文艺学习》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这些人经历过苦难,可是他们成了作家,没有和一些平凡的人一样,湮没无闻。这是因为虽然他们经历了苦难,但没有投降苦难,没有把眼睛从人民离开,而是怀着热烈的心和工作的意志,来写作,来呼喊。这写作和呼喊,是为了爱人生,使人们了解人生,盼望人们走上快乐和幸福的路。”
孙犁先生1941年写下的这一段话,距今也近80年矣。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普遍享受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新时代的人们,虽然难免总有些不如意之处,但前辈作家那种连温饱都没有保障的苦难,毕竟早已了无痕了。但他们那种精神,那股韧性与耐心,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为他们所有的成就,都是他们努力自修,勤奋创作的结果。
事是人做的,书自然也是人写的。人只要能识文断字,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进行写作实践,就能作文,著书立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那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诗文、典籍,不都是这样来的吗?
人,从识字始,到读书看报,看得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愈写愈有兴趣,愈写愈多,日长月久,工多手熟,渐渐地,一旦写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的一员,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看见别的人们怎么出台、演唱,舞蹈。
生活也如戏文一般,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实干、思考、想象,或歌哭,或舞蹈,人生一切的喜怒哀乐,幸与不幸,都在不断地演变,转换着不同的角色。
生活中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了,要写的素材俯拾即是。每一个作者,都有他生活的环境,活动的空间,所接触交往的人们。
这些人既有亲友,同事,也有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慢慢地,你就会看清楚各式各样的人,了解他们不一样的性格,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或许就能写出这一个,而非那一个人物来,让人看了有点感动,有看下去的兴趣。
这样浅白的札记,无非纸上谈兵。想将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点,关键还是写作实践。写吧,耐心写,继续写。
2019年5月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