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前线月余,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业余时间除了学习太极拳之外,第二次拜读唐浩明版的《曾国藩》,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与第一次理解、收货全然不同,虽然时代变迁、位置相差悬殊,但之于学问、修身、做事都感觉受益匪浅,对他为何备受推崇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克己修身,终身笃行。曾被点翰林后师从唐鉴,信奉“若非圣贤,即为禽兽”的观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女色、钱财、懒惰等人之本性略有苗头,甚至梦中羡慕别人得钱财都要深刻自我反省,并如实写入日记,严厉进行自我批评,虽贵为封疆,仍终身笃行,可以说曾为克己修身、身体力行之典范。第二次墨絰出山更是一改以前申韩作风,外行黄老,做申韩之事,外圆内方,渐进为人为官之佳境,可见自我修身、自省、提升之效果。
二、求学勤勉。曾论才华不及左季高、论博闻强记不如胡林翼,然曾终身勤学善思,养成“看、读、写、作”的学习习惯,虽公务繁忙,却坚持写日记,读书,对诸子百家、历史人物、古籍文章皆有见地,今人无法企及。
三、善于总结,大道至简。曾特别善于总结,无论学问、修身、团练、做官、相人、处事都在深入剖析的前提下,按照“简则易知、易则易行”原则提炼出精髓,便于记忆和传承。比如曾教导李鸿章:求人知道有三端,曰访查、教化、督责;治事之道有三端,曰剖析、简要、综核。封疆大吏浅浅数语,就指出精髓。可见大道至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尤其“一把手”和机关同志。深入剖析才能考虑充分,更好的结合实际,提高政策制度的实用性,浅出才能便于传达和执行,而现在呢?上下一般出,各级机关都当复印机,一件和基层关系不大的小事,也要穿鞋带帽、洋洋数言,基层同志哪有学习和理解的时间。以当时封建帝制、国无良军、腐败当道、外忧内乱,尚只“剖析、简要、综核”区区六字,当今盛世有何难事?有何事需要这么复杂?
四、善于育人、用人。曾以诱人日进为人生三喜之一,有友如胡林翼、左宗棠、刘蓉、郭松龄、罗泽南……,门生弟子如李鸿章、彭玉麟、杨载福、曾国荃、鲍超、杨国栋……。其选人、育人、用人之能力冠于当世。选人重人品、德行、操守,育人能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用人能量才适用,人尽其才。业由才兴,培养人才、任人唯贤应该成为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己任。论语说:“举直错诸枉”,任何事业、功业首在用人。
五、审时度势,经世致用。曾之审时度势有两个情节上体现,一是与权臣肃顺交往,以史为鉴,准确预判肃顺结局而在其推荐的情况下未回信感谢。二是对待当时洋人的态度,正确认识到与洋人的差距,软硬兼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远见卓识,并率先建立了军火库,采购轮船和大炮。经世致用上曾学的是经世之学,立长久功业,经济、军事、民生、夷务,均能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
后世有“曾国藩仍是士大夫阶级的代表”,然而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前,就曾的时代而言其做人、做官、做学问均可为后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