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忘记从那里听来的饮食宝典,说“一天壹苹果,医生远离我”。我曾经每周买几个苹果,然后每天晚上下班后,回到家吃一个。当初这样做,只是因为我平时很少吃水果,或没有这样的习惯,每天就想吃个苹果弥补一下。但其实,从小到大,我不是那么喜欢吃苹果,觉得苹果生硬,凉,尤其是每年春节回家,那么多大大的苹果,我从来没有碰过。这样,在超市时,如果我没想起要买几个苹果回家,那我就会彻底和苹果绝缘。
一个月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要早起,晨跑,然后我就再也没有中断过。虽然之前,也曾坚持过,却从来没有成功。现在,一个月过去了,我自信我应该是成功了,因为做到了习惯每天早起晨跑。如果早上醒来,我不起床,我不知道躺在那里干什么,继续睡觉吗,感觉不对劲。如果起床后,不去跑步,比如下大雨了,没法跑了,我也会觉得别扭,突然不知要做什么。
上周,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我跑去了省图书馆。姐姐提醒我说,“你不是刚好在找一本书吗,顺便查查”。是的,在当当或kindle的热门书籍排行榜或推荐中,总会看到一本《习惯的力量》,不过我有些排斥,从来没有点开了解过。
毕业以来,我也读过不少应该是成功学的书籍,分属于经管,励志,心理学之类的,试图想从中了解或找到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个人疑惑问题的本质解释或指导。有一部分经典书,读过之后确实大有裨益,但是也不乏很多论道类的书籍,总感觉在给人讲大道理,对你的生活却无实质性的的帮助或提高。于是就对所读之书,越来越挑剔,也许从名称上,比如《习惯的力量》,我就把它给否决了,我认为它在讲习惯有多好,习惯在怎样影响你,要养成怎样的好习惯之类的。
但是,因为早起晨跑这件事,我自己也在想,为什么这次,我做到了,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深刻的原因。于是,我想到了那本一直被我忽视的《习惯的力量》,我想养成好习惯,或者改掉坏习惯,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后面有什么道理可循。于是,我从省图书馆,借了这本《习惯的力量》回来,翻到它时,看到它破旧的样子,有些惊讶,抗拒。不过姐姐说,可能因为是畅销书,看的人太多,就成这样了,我也就很无奈,小心翼翼的拿回来了。
这本书的内容,很明确,就讲三部分:个人的习惯,组织的习惯,社会的习惯。开头以案例切入,然后通篇都是案例,交织着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科研成果,来铺陈叙述,习惯是什么,以何种方式存在,习惯的组成要素,及如何创造习惯,如何改变习惯,如何重塑习惯。
习惯是一种大脑回路,存在于大脑最原始的,最核心的部分:基底核。基底核控制着人的自动行为,包括原始行为反应,也包括后天形成的习惯,触发后,不用大脑做决策,就可以自动执行。
习惯回路包括四个核心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心理渴求。
暗示,是触发因素,导致回路启动。
惯常行为,是回路的执行动作。
奖赏,是动作执行后的收获。
心理渴求,是大脑的神经反应,一般是对某事的强烈愿望,是造成收到暗示后,触发回路启动的核心原因。
截取一个书中的习惯回路如下。
实验人员制造了一种情况,在某一特定图形出现后,如果猴子拉杆,那就会得到黑莓汁的奖赏。
第一步:如果这种情况,反复重复,那么猴子会识别出这种情况(此时拉杆有奖赏),并有意识的去拉杆,以获得黑莓汁的奖赏;
第二步:继续反复重复,那么猴子,会养成无意识的拉杆行为,因为在猴子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对黑莓汁的心理渴求,导致只要特定图形出现,猴子的大脑中就会出现喝黑莓汁的神经反应,这种神经反应触发习惯回路,让猴子无意识的去执行拉杆的动作。
也就是,在这个回路中,特定图形是暗示,拉杆是惯常行为,喝到黑莓汁是奖赏,渴求喝黑莓汁是心理渴求。
这有点类似一个吃货(无歧视意思,勿怪),如果看到美食,就禁不住流出了口水,然后才去吃东西。流口水在吃东西之前,就是心理渴求导致的神经反应,这会导致习惯回路被触发执行,然后吃货就开始吃了。
从书中,吸烟上瘾的案例和酗酒的案例,可以看出,习惯回路是可以改变的,这才是福音。
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那就保留暗示和奖赏,把惯常行为替换掉就行了。看到这里,我想,天呐,还可以这样玩,只要你能识别出,这个习惯的暗示和奖赏,并且新的惯常行为可以带来同样的奖赏。最终的结果就是,你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并且以后也会持续,不用刻意而为。
第一部分个人习惯介绍之后,书籍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讲的是组织和社会的习惯,其机制和个人习惯类似,更强调了习惯的使用,习惯的影响,和习惯改变的策略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比如一个核心习惯的改变,可以影响到一系列的习惯,进而进入良性循环,一个社会习惯的改变,通常夹杂在更多已有的习惯之间,或进行伪装,才能进而被接受形成。
在看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以书中理论来说,我早起晨跑的习惯,也可以分解成习惯回路的四个核心因素:
暗示,时间,在6:30左右
惯常行为,早起,洗漱,跑步,而且圈数固定
奖赏,精神好,呼吸新鲜空气,运动和出汗后那种放松,舒适,酣畅淋漓的感觉
心理渴求,对放松的感觉,精神面貌良好,精力充沛的渴望
原来也确实如此,我是有所渴求,不然也没有动力去做,只是一旦做了,并形成习惯,就自然而然的执行下去了,而不再需要意志干预。
至此,我看完了这本《习惯的力量》,然后感觉是不是要做点啥,继续验证一下,同时也是希望借此改变生活。如果习惯可以被掌握,那么我就可以形成或改变一个又一个习惯,让习惯为我未曾完成的梦想服务,只要能持续投入。
这就是开篇,我为什么要讲每天吃一个苹果的习惯。原来只想着去吃苹果,却不曾有什么有效的暗示和奖赏。如今,只需要给自己一个暗示,然后设定一个固定的执行模式,加上奖赏就行了。
在书的最后,有一个实践指南,讲如何改变习惯,其实也能用于养成新的习惯。
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
这个就是你已有的习惯。
第二步:用各种奖赏进行试验。
如果你有一个惯常行为,那行为最后应该有一个奖赏,这个奖赏,是满足你的渴求感的,需要你在各种不同的结果中识别出来。
第三步:将暗示隔离出来。
是什么触发了你的习惯回路,这个需要你单独观察每个变量的作用,通常的暗示在如下五大类中:
地点
时间
情绪状态
其他人
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第四步:制订计划
清楚了自己的习惯回路,就可以选取可以带来同样奖赏,满足同样心理渴求的行为,并制定计划去刻意执行。
书中举了一个吃巧克力饼干导致肥胖的例子,并按以上四个步骤进行了习惯回路分析,并最终找到了替代行为,来改变了这个习惯。
我是一个瘦子,生活作息良好,也没什么坏习惯(非自夸,只能说生活太平庸了),就想养成一个简单的好习惯来试验,那就是每天吃一个苹果。吃苹果的好处太多了,坏处也有,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本来不怎么喜欢吃苹果,如果这个习惯养成,说明不是因为我的喜好决定的,而是真的是习惯回路在起作用。
新的习惯回路养成计划:
暗示,时间,每天下午15:30,定好闹钟,这个和书后实践指南的例子有点像
惯常行为,洗一个苹果,削皮,然后细嚼慢咽的吃掉,这个书中说是“执行意图”,要刻意去做
奖赏,补充能量,水分,恢复工作精神
心理渴求,满足下午这个点,去除无聊,疲惫的感觉的渴求
虽然,我也有每天跑完步就不自觉的去点开手机,收点能量,或者总是无意识的翻简书看几眼的行为,但这个应该还算不上坏习惯,没有上瘾得要改掉的地步。所以,就吃苹果了。
以上是我个人感受,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就请去借一本《习惯的力量》来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