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作为唯一可以无证上岗的的职业,虽然不会像无证驾驶会被扣分扣钱,不会像三无产品会被没收销毁,但是所经历的各种煎熬、不知所措到焦虑不已却是找不出第二个职业能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孩子3岁了还在吃手?”
“为什么同龄孩子都会说话了,我家还不会?”
“为什么别人家子能坐得住,我家却总要动个不停?”
……
遇到这些问题,感觉无能为力时,看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刚入手的实操性的“知识”——《儿保医生手记——懂方法的父母不焦虑》。
本书是由经验丰富的儿保医生团队编写,共计40个常见的育儿问题+40条医生的权威解答,基本上囊括了新手家长会犯的常见错误,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喝母乳、什么孩子总磨牙、宝宝挑食到底对不对等。通过分享简单实用的育儿方法,让新手爸妈科学育儿,不再焦虑。
下面这三个育儿的误区,我中招了,你中了吗?
01 误区一:孩子怕冷还是怕热?家长不必过度干预,孩子天生携带“空调系统”
最近我和婆婆的关系有些紧张。入秋后天气转凉,我和婆婆经常就孩子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闹得不愉快。我觉得孩子阳气足又爱动,和家长穿差不多2件就可以了;婆婆觉得孩子小,和老人一样属于“弱者”,要注意保暖,应该和老人一样多穿1-2件才对。
就这样,我给娃脱了,奶奶肯定在某个时刻哄着娃又穿上。热了娃又来找我脱。最后弄得娃自己受不了,冲我们吼了起来:“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决定啦!”
可是,才4岁的娃,能自己决定自己该穿多少衣服吗?还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热要脱衣服,冷要加衣服的行为呢?因为我们人生下来就自带“空调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身体的温度来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
孩子虽然小,也是天生自带调温系统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因为怕孩子冷而将孩子刻意捂了起来,那么就会破坏孩子的自我调温系统,孩子不能敏锐感觉外界的温度变化,身体的抵抗力自然也就变差了。
那么孩子到底应该穿多少衣服过秋呢?首先,肯定是不能穿得过多,和父母差不多,比奶奶少一件即可。穿的多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肢体活动,还因为热出的汗无法及时消散而导致孩子感冒生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会奇怪,为什么我给孙子穿这么暖和了,孙子还是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
其次做到“三暖一凉”,“三暖”是指腹部、足膝要暖,这两个地方直接影响孩子脾胃的消化功能,马虎不得;背部要暖,背部是感冒、风寒等对喜欢、最容易入侵的地方,尤其是女孩子,在6岁前不建议给她穿吊带裙等露背的装束;“一凉”是指头部要凉,脚暖是为了防止寒气入侵,而头凉是为了散发热量,这样一进一出才能保持体温的平衡,而且头捂得太热容易生疮、气喘等,让小孩子很不舒服。
现在我总算知道女儿为什么不喜欢戴帽子了,看来她的小空调还挺好使!。
02 误区二:身高不着急?孩子的身高,是一项需要父母定期复盘的工作。
2017年9月发布的《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近80%儿童未来身高达不到父母预期,甚至超过50%的儿童未达到遗传身高。
怎么会这样呢?看看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个子不都挺高的吗?整个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也是在逐渐增加的啊,怎么会还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长不高呢?
那么家长们就要担心你有没有如下的情况:放纵孩子晚睡,对孩子挑食、厌食、爱吃零食的习惯置之不理,盲目等待或相信“孩子晚长”……
孩子的身高=50%遗传+50%的后天因素。所以现在靠着“爸妈不矮,孩子肯定不会矮”的老观念来等待孩子自己拔尖儿可不是一件以逸待劳的好事情。
儿童身高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2岁前发展最快,可在出生基础上增加35-37厘米,2岁至15岁期间每年增加5-6里面。所以一般孩子在青春期之后个子都能进入正常值。少部分还会在高中阶段通过“拔尖儿”进入高个子行列。所以当十四五的孩子因为身高不理想而被家长带去看儿童保健医生的时候,医生也只能惋惜。
而其实要在青春前增加孩子的身高并不难:首先抓住天时—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时节,是冬天的2-2.5倍呢;其次合理利用地利—科学饮食和运动,拒绝孩子挑食、厌食、吃零食等,平衡孩子的膳食,带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而不是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更有利于孩子长高;最后是人和—一家人都有规律的睡眠周期,建议不要超过21点睡觉,要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就是大罗神仙也就挽救不了身高的悲伤。
03误区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是病?错,只是“感觉统合”失调!
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最近很是头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课效果差,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别人一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她需要三个小事。而且写作业的时候也各种错误不断,写错、漏写、颠倒等,惹得老师和父母都很恼火。
刚开始这位妈妈为了帮助孩子纠正这个错误,每次写作业的时候就在一边督促并及时纠正。只是这样每次写作业就占据晚上绝大多数的事情,大人孩子都很疲倦,孩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成绩不升反降,真急坏了这位妈妈。
妈妈以为孩子得了小儿多动症,急忙带去看医生。可经过儿保医生的诊断,原来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了。我们都知道,人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角和平衡(感)觉等。家长利用这些感觉来开发儿童的智力,儿童利用这些感觉来学习各种本领,提高各种能力。而当部分感觉系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或者被阻断后,就会出现感觉失调。
比如疼痛,手在被钉子等锋利的物品弄伤时,指尖的疼痛感会迅速传递到大脑,大脑分析觉得这是危险的事情会做出让手指缩回远离危险、大声哭喊减轻疼痛感的指令,孩子就会表现出捂着手指哭出声音的行为。而孩子如果没有立刻表现出上述的行为,延迟或者等家长发现才感觉,那么很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虽然造成感觉系统失调的原因有6、7种,但是解决的方法也有5、6种,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吕主任提供的感觉统合训练时间表来有针对性地辨识孩子是多动还是感觉统合失调,从而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恢复感觉系统的统一配合,也将家长们从多动症的误区里走出来。
养育孩子这件事情,无法假手他人。即使能暂时假手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后遗症仍然需要当父母的来买单,如《小欢喜》里面的季杨杨与父亲季胜利的对抗,《遇见幸福》里面的萧春泥和母亲萧晴的斗智斗勇。与其后期花大力气来与孩子斗智斗勇,不如拿起《懂方法的父母不焦虑》,走出育儿的误区,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做一个是新手却不焦虑的家长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