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历史留给人们的思考与热议却永远不会停息,千百年来,那些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被戏曲舞台上的伶人戏子反复传唱演绎,留给人们以哀叹,以动容。但无论戏曲艺术家们怎样惟妙惟肖地演出,都很难将方面的惊心动魄重现在世人眼中,要想拨开迷雾,真正看清历史的真谛,我们必须走进历史。
作为秦末的两颗双子星,刘邦和项羽始终是要相遇的,他们的相遇书写着历史走向,也启迪着今天的人的智慧
秦末乱世,风烟乍起,各路英豪云集响应,揭竿而起,成就他们不世的功名,按照今天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只能是时事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事,但事实上,时事决定的仅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那一类英雄,而最终是谁成为上帝的幸运儿,历史的推动者,则全看自己的努力与机缘了!于是风云际会中,项羽和刘邦登上了历史舞台,人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历史让他们两个楚国人共同书写了历史辉煌的一页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项羽的出场很是耀眼,据记载,项羽是地地道道的楚国贵族的后代,他们家族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在秦楚的最后一战中,其祖父更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他挥剑自杀,与享国八百余年的楚国王庭共同走向生命的终结
《史记》中这样描述少年时代的项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这一段被无数历史学家作为他自大狂傲的例证,也为他今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但历史很奇特亦很有趣,有时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正如后人对韩信的评价一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天下的局势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而非一个侃侃而谈的儒生,项羽要成长为一个手握利剑的秦帝国埋葬者,而非一个寄人篱下的谋士,若他专心读书,他不会得到历史的青睐,若他专心学剑,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一个听命于人的小卒,纵使他的家族有一个辉煌耀眼的过去,他也难以成为一个纵横沙场,攻城略地的大将,至于不肯竟学兵法,这很难说得上是项羽的错,这原本就因人而异,战争需要的是高效,是灵活,正所谓兵无常法,水无常形,一昧地按照兵书上的套路打仗,无异于自取灭亡,这种错误不管是前人还是后人,都曾犯过,纸上谈兵的何止赵括一人啊!否则当年的岳飞也不会对宗泽的兵书不屑一顾了!
相对于项羽的显赫,刘邦则显得卑微地多,虽然刘邦起义之前的事平淡无奇,不足挂齿,但这却难不倒史学家的朱笔,为了彰显刘邦的不平凡,也为了证明刘汉政权的合法性,司马迁给了刘邦一个神话般的开头: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管是出于史实,还是史学家的牵强附会,这都无可厚非,后人也无需深究,毕竟,确实是刘邦开创了大汉帝国的丰功伟业的!
但无论是家世煊赫的簪缨世族,还是流落乡野的贱民草寇,都不影响刘邦和项羽走向历史的恢宏,从破釜沉舟到项羽分封,从暗度陈仓再到垓下之围,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由楚霸王乌江自刎而告终,从祖父项燕到叔父项梁,再到项羽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告慰祖先的英灵,项羽的挥剑自杀也为名将迭出的项氏家族画上了最后的徽章。
打扫昔日的战场,慢慢抚平战争的创痛,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历史的车轮终于可以再次向前推进
楚霸王的失败绝非偶然,从鸿门宴惊心动魄的交锋中就已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无论从韩信的蜀中之对还是刘邦的三杰之论中都可以找到有利的证据,对于项羽的失败,当代史学家张正明先生在他的《楚史》中也有一段精彩的评论:
楚霸王的贡献是击败秦军主力,军事上他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雄杰,叱咤则风云变色,喑鸣则山岳崩颓,然而政治上,他全无远见卓识,恋旧复古,倒行逆施,以至变统一为分裂,他视诸侯为傀儡,生杀予夺,概由己出。无奈傀儡难得,判服无常的诸侯彼此攻伐不止,乃如重演春秋战国的故事。
确实,种种迹象表明,楚霸王不可能在这场生死存亡,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争中笑到最后,他曾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于是他天真地把他的都城安在了彭城,他又何曾想得到,定都家乡的他会在仅仅四年后就身死灯灭了,而最后真正衣锦还乡,高唱大风歌的却是刘邦,只是刘邦不像项羽那样偏执,他深深的明白,无论沛县就给他多少美好回忆,无论乡亲再怎样深情的挽留,作为大汉的肇基之主,君临天下的帝王,要想他的江山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除了长安,他别无选择,而事实也证明,刘邦确实是个具有远见卓识,雄才伟略的帝王,他留下的汉徽号最后竟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符号
不过,从宏观方向来看,无论刘邦和项羽谁胜谁负,归根结底,从秦末陈胜吴广首义到最终刘邦正式定鼎中原,最终的推动者和胜利者都是楚国人,项羽作为秦帝国的终结者,他手握利剑,冲锋陷阵,为楚国及其他各诸侯国复了仇,而刘邦则是楚国新的管理者,他的任务是带领楚国继续创造荣光,政治制度上汉王朝是秦帝国的延续,但在文化体制上,汉王朝却是与楚国一脉相承!新生的汉王朝犹如楚国的涅槃重生,只是可惜的是秦文化是骨,楚文化只是肉
奇怪的是,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人们对那个狂傲自负的楚霸王的怀念依然不减,而且远远超过了那些所谓的胜利者,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相比其他人而言,他更像一个人!或者说,更接近一个普通人,虽然他与传说中的舜帝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他的性格里夹杂着的是一个普通人所有的爱恨情仇,有作为一个凡人与生俱来的缺点,也具备一个普通人所艳羡的柔情与浪漫,人们宁愿爱一个失败的普通人也不会爱一个内心狡黠,翻云覆雨的政治家,因此,虽然他也曾经残暴不仁地坑杀了数万秦朝降军,但他最终却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心。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他即将将星陨落之际,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乌骓马的安慰,于是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最后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宝马送上了渔夫的船,让他的乌骓代替他踏上家乡的土地,替他看故乡春波,而后他又许诺将自己的项上人头及赫赫功名送给故乡人,只是可惜的是,吕马童并不理解项王的情义,在那些政治家眼中,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愚蠢幼稚的妇人之仁而已
“汉军已略地,四年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出霸王别姬百年来被艺术家们传唱至今,经久不息,传达出的无非一个情字,虽然故事仅仅是后世文学家的杜撰而已,但楚霸王的最后岁月确实是有这位红颜知己生死相随的!只是可惜的是一世英雄的西楚霸王最后竟也没能保全自己心爱的人的性命,并且两千多年了,她依然身首异处!
而反观刘邦,他的所作所为近乎到了卑鄙无耻的地步,往好的说可以勉强说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往坏的说刘邦的眼里只剩薄情寡义了!在危难之际,为了自己的性命,他可以置老婆儿女的生死于不顾,当父亲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也可以充耳不闻,虽然儿女最后侥幸逃过一劫,但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恐怕早无父子亲情可言,虽然事后刘太公也并无责怪他的意思,但想必那道血缘的鸿沟早已无法填平,至于夫妻之义,也早就被刘邦的作为消磨得一丝不剩了!吕稚与申食其的婚外情暂且不说,在刘邦龙御归天后,他所恩宠的妃子儿女也接连遭到迫害!更要命的是,吕氏一族险些将他辛苦开创的大汉江山一手葬送。当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后,曾经的兄弟情义似乎也荡然无存了!正如古语所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当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誓言被恐惧与猜忌所代替,于是韩信将星陨落,张良隐遁江湖,萧何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汉初三杰尚且如此,其他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作为胜利者,刘邦赢得了至尊之位,但同时也承受着高处的寒意与孤独!在后世眼里,他始终要背负着虚伪狡黠的骂名!不过,我们又难以参透历史的真谛,刘邦所开创的大汉帝国所留给人们的骄傲与荣光又何尝不比简单的儿女情长来的宽广呢?
那么走进历史深处,到底谁才是胜利者,或许可以这样问,历史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