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性思维—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下面是金字塔结构图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这个金字塔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不同角度来看:
——从纵向上看,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当然,你还可以不断地再往下拆解每一个子理由。
——横向上看,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如何在横向问题上,做到不遗漏,那就需要MECE法则和调用经典模型。
注意,属于同一组的不同的子类,应该按照同一个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否则会出现交叉。
举个例子:
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分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200毫升的水装不进去100毫升的杯子无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杯子太小,水装不下
第二个方面是:水会流动
第三个方面是:外部环境,地球有重力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中寻找解决办法,当然你又可以继续往下分解。
1. 从杯子方面来分析: 可以考虑换个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倒进去,这个杯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或者干脆用两个100毫升的杯
子,总之你所有的办法都是解决容积问题的。
2.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来分析: 可以把水冻成冰柱,那么,哪怕是300毫升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当中去。
3.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分析: 地球是有重力的,那就可以考虑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当中去,这时候水变成水球,再多也装得下。
另外,除了至上而下的金字塔模型之外,还有至下而上的倒金字塔模型,具体应用到如下场景
如果面对的是没有目标的海量信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结论,需要从中间筛选、识别,最终得出结论的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讲金字塔倒过来,从下往上看。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2,如何利用结构化思维来思维判断你接受的信息是否可靠,准确。
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识别成结论、理由和事实这三个部分。其中结论、理由和事实可以看成是这个金字塔结构的纵向拆解元素
而且需要满足下面两点才可以确定整个信息是完整可靠的。如果不满足条件,那么给出的结论不一定靠谱,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当你接收的信息,这三个部分要素不完备,或者三者之间的逻辑不完备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个信息可能是假信息,也就是说可信度存疑的信息。
另外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结论、理由、事实自向而上的结构去说服别人以及去交流总结。
3,利用结构化思维来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如何进行横向拆解或者说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
MECE法则,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使用MECE法则分类, 各个要素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在信息分类的时候,MECE就好比一把尺子,可以用来判断信息要素是不是分类清楚了。或者说拆解清楚了
MECE的5种分类法:
1,二分法,把信息分为A和非A两个部分
2,过程法。 也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比如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达成目标三个阶段等等
3,要素法:其实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这个整体由这些元素构成。比如说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公司的组织架构等等
4,公式法,可以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只要公式成立,那这样的分类就符合MECE原则。比如:销售量=单价*数量
5,矩阵法:就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使用二分法。也就是二维四象限法。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使用经典的分类模型,比如3C、4P等等。
4,如何得出结论(其实也就是由下而上的倒金字塔结构)
1,归纳法:找出各个信息要素之间的共性。
找共性一共有两种方法,分别叫做描述性概括和行动性概括。
1)描述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2)行动性概括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
那么通过归纳法得出点结论需要综合这两种方法得出结论
2,演绎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非常适合用来说服别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满足无可争议这个条件,否则说服就无法达到效果。
首先,大前提要尽量引用普适的真理或者是客观事实,比如大家都认可的公理、定理或者是行业规律。
5,如何清晰的表达(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如何说服别人,或者如何做总结)
想要做到让人听懂,其实同样是有套路的。我把这个套路简称为 “论、证、类、比”
论:结论先行
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其实就是利用前面的结论,理由,事实这种金字塔结构)
类:归纳分组,其实就是每组要点必须都属于同一类,同一个范畴。其实就是横向分类
比,逻辑递进,每个点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其中李笑来有一个逻辑顺序排列的方法:层层递进,也就是你有两个重点需要分享,那么把更重要的那个重点放在后面;你有三个重点要分享,那么就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面…… 无论你有多少个重点,都按这种方式排列,准没错!
“论证类比”其实就是一个至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而且是采用结论,理由,事实这种至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
论和证可以看成是纵向的,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要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
类和比可以看成是横向的,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
——如何更好的看待纵向和横向,看纵向的时候,每个横向的就看成一个整体,不要讲横向的具体展开,同样,看横向的时候,你只需要看每一层就好了,不需要上下层联系。
如何更好的训练这种论证类比的思维方式:
每次都可以做到小练习:“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首先,你要给出个结论;
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任何人问你问题,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三点来回答。 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到了具体的内容,总之先说出有三点,然后再一边解释,一边思考具体内容。
举个例子:
例子1
没有方法论的人写的东西:
比如,我们还是以那家利润下降了30%的公司为例。
没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总结说:
我们去年的利润下降了30%,那做了很多研究以后,发现我们必须把精力都放在茶饮料上才能救这家公司,请给我们两三百万的预算吧。
有方法论人他会讲:
1,结论先行:
结论是如果我们把整体市场预算的20%加到茶饮料上,这家公司的利润就会提高30%。这是为什么呢?
2,至上而下(分三个理由去说,而且最后一层都是拿数据说话)结论—理由—数据
第一,我们公司目前已有的最大收入来源,碳酸饮料去年下降了50%,这是公司去年整体利润下降30%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经过对比,这还是一个全行业的现象,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茶饮料去年收入上升了80%,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行业都在特别快速地增长,这还是我们并没有投入什么市场预算的前提之下完成的;
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人们都更注重饮食健康了。所以,茶饮料市场未来的增长预计会以每年200%的速度增加,从长远的市场前景来看也是非常巨大的。
例子2,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会议上,我来向你汇报某个新产品的进展情况
没有方法论的人写的
“这个产品的搜索指数是排在前几名的,尤其是前期的广告费用分配很合理,官网的流量也非常大。目前市面上的激活码特别抢手,上线活动的运营方案准备得也非常充分。总之,我认为这个产品将非常成功,现在媒体报道也非常多,我建议加大研发力度。而且经过对测试用户的测试,用户留存率高。另外,这款产品的代言人是‘欧巴’,传播效率会非常好。”
有方法论的人:
“我认为这个产品将成为非常成功的产品,可以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三点:
第一,在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比如,用户有效产品激活码为3万多个;试用用户的留存率为80%。
第二,在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由于前期投入大幅度的广告费用,还请了欧巴代言,所以我们的产品搜索指数在一周内也排在前五名,吸引了30多家媒体的报道。
第三,在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上线的活动方案已经准备好,只差执行了。”
最后,如果你为了加强听众的印象,还可以再强化一下结论,“我们一定要在研发力度上再加把劲,帮咱们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李忠秋-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
曲凯-怎样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