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是科幻短篇集买的,但多数是黑色幽默小品,没有刻意预设反转,但读到结尾往往能会心一笑或眼角含泪的感慨,主要基调是精致温馨的,个别几篇科幻反乌托邦小说,表达对战争、独裁的反思。篇幅和格局,有点像《世界奇妙物语》
以下几个推荐篇目:
科幻向:
《欢迎来到猴子馆》
未来世界人口压力剧增,每个公民都要强制服用“伦理药物”限制生育,并从欲望层面消灭一切合法生育外的生理需求,这个世界最性感漂亮的姑娘从事的职业却是自杀馆的女招待,性几乎与死亡画了个等号。伦理药物这种清教徒式的发明起源于一个科学家去猴子馆参观时看到猴子在自亵,于是萌发了生产一种药物让猴子馆“适合基督教家庭参观”。直到民间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为首的“诗人”负责把女招待劫走,停药,然后教她们“初夜”,唤回基因深处最原初的欲望……
《不可穿的身体》
假设有种肉体和灵魂可分的方法论,(文中的办法不是得益于某种黑科技,而是通过比较唯心的意志力:让身体向某个方向走,心灵猛地从另一个方向挣脱)脱出皮囊桎梏的灵魂形成“两栖人”群体,需要对物质世界发挥能动性的时候,他们就进入“存储中心”,挑选一具美好的肉体……人类世界一直想打败他们,加诸的罪名是“遗弃罪”,不负责任地丢弃了脆弱的身体,不再为信仰而工作,可耻地逃避了人世间本应承受的意外。两栖人对此的反驳是:政府真正害怕的是,丢弃了肉体的灵魂就无所畏惧,而恐惧才是统治的基础。他们害怕民众没有恐惧。(但是文中有个矛盾的地方,两栖人觉得灵魂(即软件)不会出错,影响运行的是皮囊,进入身体的那一刻,化学反应接管了你,做出什么冲动荒唐不理性的事都不为过,然而政府军诱捕灵魂的方式居然是——完美无瑕的肉体!就像女人无法抗拒华美的服饰,变成两栖人之后的女人灵魂,依然无法抗拒炫目的皮囊233)
《艾皮凯克》
这是一个早期的“计算机成精”故事,艾皮凯克(即ENIAC的变体)在“我”的操作下习得了“爱”和“写诗”,并通过他不知几时进化出的艺术文学修为,替“我”写出了无趣的程序员一辈子也想不出的浪漫诗句,成功助攻。并且艾皮凯克有“自我意识”,自我代入了追求姑娘的主语,等到知道酿成误会之后,他与“我”有一段辩论:“你的诗写得比我好么?”“你比我聪明么?”“原生质很厉害么?比金属钢铁更耐用么?”(啊……人类的意义!)“我”只能用谎言和“命运”搪塞,在意义层面的讨论上只能说胜之不武。最后,浪漫但忧郁的机器人短路自杀了,自杀前留下够“我”装逼五百年的诗句。
《哈里森伯杰龙》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可怕的平均主义,不是政策上的平等,而是身理上也一刀切了。美丽的人强制戴上丑陋的面具,强壮的人戴上沉重的矫正器,智商拔群的人被戴上干扰器,这种干扰器会发出尖锐的噪音,阻止你不公平地利用大脑优势。只有资质平平反应迟钝的人能被免于矫正,思想胆敢偏离正轨就有可怕的噪音给予你猛烈一击。他们资质过人的儿子被政府作为危险人物抓起来在电视上直播,短暂的反抗后被就地正法了。妻子就是哭,却忘了为什么哭,只知道电视里在放一件很悲伤的事。丈夫安慰道:忘了悲伤的事吧,一边安慰一边脑子里正被一下又一下猛击。
《巴恩豪斯效应报告》
巴恩豪斯可能是X博士的前身,一个脑力男人,靠意志能够摧毁各国军事武器,人形大规模自设置道德算法的反战武器。
幽默向:
《漫漫路直到永远》
后知后觉的新兵蛋子纽特直到青梅竹马的姑娘婚礼前一个礼拜偷溜出兵营,用精致的话术“骗”姑娘出门跟他进行一场漫长的散步,在欲擒故纵欲拒还迎的几个微妙回合中,赢回了姑娘的放心。虽然读着会觉得什么嘛,好简单好幼稚哦,但是分明发现自己脸上挂着老阿姨怀春的羞涩浅笑是怎么回事!!
《迷娘》
这篇很神奇,看苏珊娜装扮自己,吸完猫,赤着脚出门,像女神一样上街巡游,街上的村民像比格犬一样掐着点等她,她像女皇一样接受全世界的注目……这个画面感瞬间会想起《西西里美丽传说》中的马莲娜。但苏珊娜的结局比马连娜好,虽然受到了愣头青充满敌意的诋毁和伤害,但女神狠狠教育了屌丝:你可以带着我沿主街走一走,摆出为我骄傲的样子。屌丝受宠若惊走在路上的姿势蛮搞笑:“用左手稳住右手,努力点燃了一支雪茄”。美丽无罪。
《汤姆爱迪生的蓬毛狗》
这则就是,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爱迪生发明了智商测试机意外有重大发现,狗子的智商爆表了(最高限是按爱迪生自己的智商设的),即便狗子装傻充楞,还是被爱迪生识破:让铲屎官为觅食造房子取暖发愁,自己只要卖卖萌全享受了(喵子同理),可不是更聪明呗?
《隔壁》
小鬼当家,隔音非常差的联排别墅隔壁的夫妻把收音机开得震天响以掩盖他们声嘶力竭以生命为威胁的争吵,小鬼按收音机里播报的号码打了过去点了首歌希望隔壁的哈格先生和太太能和好如初,没成想隔壁的是哈格先生和姘头,争吵升级扣动了扳机,小鬼冲出门去撞上了夺门而出的姘头往他口袋里赛了“封口费”。结果皆大欢喜,哈格先生没有真的被杀掉,哈格太太听到了电台点播感动回归和好如初,只有小鬼的口袋里多了带着“禁忌”香味的纸巾。
温情向:
《流离失所的人》
战后德国孤儿乔在孤儿院里没有归属感,因为只有他是棕色皮肤,他们说他的爸爸是美国人,直到有一天他闯入了一个临时在此扎营的美军军营,找到了跟他一样肤色的高大健壮帅气的“爸爸”不肯撒手。大兵们把他送回孤儿院,还送了他一整箱的巧克力和贴身纪念品。孤儿院的小聪明说乔说谎,你怎么知道他们中有你的爸爸。乔自信地说:因为他走的时候哭了,他保证尽快带我回家,穿过大片的水,比你看到过的全部水还要多的水。”
《谁也管不了的孩子》
有点像《放牛班的春天》,自己生活过得窝窝囊囊但却对音乐执着坚持的老师,用音乐牵引迷途的孩子,拯救童年崩坏的少年,“我们的目标,是使世界变得比我们出生时更美好。通过爱你们自己,并且让你的乐器唱出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