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游,都会参观教堂,无论是欧洲、美洲、澳洲、新西兰,城市中的著名大教堂一定是到访的首选。这几天为了看望在瑞典隆德交换学习的女儿,来到了北欧,哥本哈根和瑞典的几座大教堂吸引了我,在里面静坐几分钟,庄严、神圣、敬畏之心能够唤醒沉睡的内在力量。
腓特列教堂(Frederiks Kirke)俗称大理石教堂(Marmorkirken),是北欧最经典的文艺复兴宫殿之一。兴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王朝登上丹麦王位300周年,建筑师 Nicolai Eigtved 于1740年设计了这座建筑。
大理石教堂1749年开始兴建,因经费的原因,成了阑尾楼, 150年后才继续建造,到1894年才竣工。整个教堂使用的是丹麦和挪威出产的大理石,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理石教堂”。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0米。
走进教堂,心立马安静下来,神圣感顿时产生。漫步一圈感受伟大的设计师、艺术家、工匠们的百年杰作,仔细观察圣像和圣经故事及人物,坐下来低头虔诚的祈祷,即使交谈都会是轻声细语,生怕惊扰了上帝,教堂有种无形的力量让烦躁的心静下来,人一旦完全安静,心中强大的力量就会崛起,就能感受到信仰的伟大。
圣艾班教堂(St.Alban)是一座英国国教教堂,隔着卡斯特雷特的护城河来看显得特别的神秘。
圣艾班教堂(St.Alban'sChurch)是一座圣公会教堂,教堂修建于1885年至1887年期间,具有英国哥特式风格。该教堂是维多利亚式教堂建筑的典范。教堂的美丽源自其皇室渊源-威尔士王子(后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与一位丹麦公主结为夫妇。
这也许是哥本哈根最美丽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一座教堂了吧。
Grundtvigs Kirke教堂,俗称管风琴教堂,是为了纪念丹麦神学家、作家和诗人格伦特维Grundtvig而建造的,由丹麦著名设计师延森·克林特Jensen Klint设计。整座教堂的精华在西侧面,外形象一座巨大的管风琴。钟楼高达49米,中间是丹麦教堂常见的台阶状的山墙,但是顶点又有变化。
整座教堂全部用手制黄砖制成,共耗费600万块黄砖。整座教堂可以容纳1400人。
该教堂不仅外形似管风琴,内部也真的有一架巨大的管风琴哦~~~这架管风琴最大的管子长10米,重425公斤。而最小的高音管子仅长5公分。整个管风琴共有管子4052个。人们在教堂内所能见到的管子仅仅是全部管子的百分之三(可以想象管风琴之大了)。外部的管子是用锡铅合金制作的,而墙内的管子分别是用锡、铜或木制的。
这座位于哥本哈根Emdrup举世闻名的管风琴大教堂,1940年落成,用了600万块黄砖,4052根风琴管子,给世人留下了壮观、神圣、想象、创意无限和美享受。这个教堂最初是为了纪念丹麦神学家、作家和诗人格伦特维所设计的,他被称为“丹麦的孔子”,其思想影响了现代丹麦人的很多思考和行为方式,他以“自由第一,人人平等”的理念创作了很多民谣和赞美诗,被广为传唱,这里给大家分享格伦特维的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对平等社会生活的愿景:也许别人的山里有更多的宝藏,但在丹麦,即使穷人小屋里的面包也不少,这里没人拥有太多,也没有人一无所有。
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圣彼得大教堂,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兴衰。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瑞典马尔默市政厅旁边,始建于1319年,是马尔默城里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经过了将近七百年的风风雨雨保存至今,大教堂见证着马尔默的起起落落,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马尔默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圣彼得大教堂为中世纪时商人建造的礼拜堂,当时马尔默还在汉萨联盟的控制下,所以当时教堂的设计以德国吕贝克的玛丽亚教堂为样本,外观呈红色哥特式建筑风格。此外,教堂旁边还建了一座105米的高塔,内有独特的中世纪湿绘壁画。
教堂内部穹顶高高耸起,空间很大,且装饰简洁朴素;中间摆放的祭坛高达15米,是欧洲最大的木制祭坛。此外,教堂的讲道台、圣洗池及其他很多装饰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有意思的是,教堂外边的院子里分布着许多墓碑,大都是以前当地的富人们的,其中最古老的始于17世纪初。
一个城市的大教堂就能告诉你它的历史和文明的记忆,1103年开始建造的瑞典隆德大教堂传出的圣乐,天籁之音把我们带进了昔日的辉煌。
1234年,教堂遭遇了一次大规模的火灾。之后,教堂重建了演讲墙,新的拱顶,西面的主墙体也重建了。中世纪时期,教堂增加了很多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建设。1370年代,宏伟的哥特式风格的唱诗班舞台建造完成。
1398年,一个哥特式形状为壁橱木制圣坛装饰品被放置到了主礼拜堂。1424年,一座庞大的园盘钟放在教堂的中部,随着岁月的变迁,经历了很多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