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今天是仙女们满月庆的延迟庆祝日,我们早早的在上月就预订下了今晚的知音号的门票,昨天大家伙还去一起租了登船的旗袍,几个疯女人试衣服的兴奋劲,是决心要好好放松尽情尽兴地玩上两小时。
然而,在昨天下午快下班时,清清同学接到了16号要她去给区局长们培训公文写作的通知。时间的紧迫和学员需求的不一致,让她非常紧张和忐忑,不仅在群里开始询问各种建议,忙着电话调研需求,一直折腾到晚上,我还看到她在群里说明天碰面,要大家再给她出主意。
看到她说明天碰面讨论,我心里立马咯噔了一下。这家伙太紧张了,她如不放松下来,心里装着事,明天肯定不在状态。而且现场的时间非常短,两个小时大家光玩都不一定能玩完,更别说带着其他目的了。这样很可能最后的情况就是:大家玩也没玩好、讨论也没讨论好。
于是,我在群里插了个话。要大家所有的建议和讨论截止到今天19:00。
说出这些话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知道一个名词,叫认知负担。
就拿清清这个例子来说。当人力资源部突然通知她:16、17号要给区局长培训——清清当时的感觉是不是会觉得是晴天霹雳?(当然可能没这么夸张,最多是一下紧张慌乱起来)
那么接下里的几天里,这个任务都会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上,让她心神不宁。
她会不由自主地担忧:之前课件是按1小时准备的,现在是两个小时,课件内容要大改;学员实际工作很少需要写公文的,我该怎么确定内容?要是他们不喜欢怎么办?我做不好怎么办?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
我相信,她如果一直持续着这样的状态,今晚的现场,她一定没有心情去好好享受当下,会表现得很心不在焉。
这就是认知负担。
当一个人大脑中同时存在着越多的目标和任务,他就会越焦虑,用于处理任务的资源会减少,状态也会下降。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个人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事情,他会表现得魂不守舍,对别人的话经常听不进去,刚交待的事情也很容易忘记。这就是因为,沉重的认知负担,使他难以腾出更多的资源来处理额外的信息。
R
其实我自己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件事情没有结果时、没有完全交付时,我也会一直放在心里,总是惦记着,以至于其他事情都没办法专心其中,从而失去了享受当下的机会。
I
本质上,人对于未完成的事物,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去把它完成,否则就会一直想到它——这称为“契可尼效应”。所以,我们在事情A和事情B之间来回转换,不但不会提高效率,反而会不断地加重焦虑感,从而使你无论在处理哪件事情时,都会因为受到干扰而降低表现。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给认知减轻负担,尽可能让大脑避免多任务工作。
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做,来最小化认知负担:
1、避免干扰:无关当前正在进行的事情、无意义的超前担忧情绪,都会增加大脑认知压力。所以,当我们正在进行眼前的事情时,试着排除一切干扰。排除干扰时可以用冥想、听白噪音等方法。
2、在已有的认知模式上进行构建:人们基于从前的经验,对新的工作内容就会有一定的认知模式。尽量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叠加和优化,就能降低所需的学习量,降低大脑负担。
3.卸除任务:找出需要重点的输入或需重点做出的决策部分,去寻找简化易于掌握和解决的替代内容,去进行替代。虽然我们不可能把大脑所有任务都拿走,但每卸除一个任务都能给那些真正关键的决定留出更多的智力资源。
D
基于以上做法,建议清清可以尝试这么做来消除当前紧张和焦虑:
1、明确课程的目标方向,不受学员需求的影响,一个正式系统的公文写作培训该有什么样,就设计成什么样。只有在保证课程目标的大前提下,再去考虑学员需求,才能排除掉干扰课程内容设计的无关要素。
2、在原有的课程架构上去丰富内容,更全面地增加课程覆盖面,只有内容覆盖全面,才能在现场去根据学员需要,灵活把握讲解重点。
3、仅把这次培训当成一次优化和改良课件的动力和机会,看成一次更长时间的试讲过程。这样可以给大脑卸除任务感,轻松心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