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为了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我看来,没有人不想走出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去见见世面——除了“穷人”。我这里说的“穷人”不是指物质资源上贫乏的人,而是思想上的贫穷者。比如我的一个客人。
“你好,我想去日本,你可以帮我推荐一下吗?”
为了方便客人同步查看,我加了客人的微信,一边推荐,一边把行程链接给到客人。我们的行程中有各个景区的插图,可以让客人第一时间了解到目的地的情况。
“哇,好美啊。真想现在就去。”
“您想什么日期出发我给您报个价格吧?”
“不了,你帮我再介绍一下欧洲吧。”
于是,我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德法瑞意这些常规国家的常规景点和行程介绍了一遍。
“太局限了,一说欧洲大家都是想到这几个国家,没有一点创意。”
“那您看东欧五国,或者芬兰这边的连线行程怎么样?”
“你说说看。”
接下来半个小时,我又重新激情澎湃地介绍了东欧的几个国家。
最后客人说考虑看看,过两天再联系吧。
两天后,我按照预约时间打过去,她告诉我:
“我挺喜欢你们的行程,我做了完整的攻略。”
“那您最终确认去哪里?”
“我已经去过了呀!”
我瞬间呆住,就我介绍的这些地方,办签证最快也要15个工作日,更何况她连护照都还没有办理。可能她察觉出了我的异常,又补充说:
“我看了这么多的地方,连欧洲这些国家怎么坐巴士怎么乘火车都知道了,我有这么多酒店的照片和各地的风景摄影,和去过有什么差别。看过就是去过了!”
我竟无言以对,默默关闭了咨询单。
但是这位客人一直没有删我的微信,到了3月底,就来问问日本的樱花开了没?到四月又问问冰岛是否还看得到极光?到了五月,问问是不是大家都去邮轮了,哪个邮轮最热门?到了六月就问问马尔代夫雨季是不是要来了……
我们是没有权利删除客人的,我明明知道她不会去,还是不得不耐心地给她解答和介绍。她应该是我从业五年遇到最特殊的“旅客”了。
其实从沟通中我知道她内心特别渴望去旅行,她也不是那种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可支配时间也是足够的。我曾旁敲侧击地告诉她,“你不亲自到那个地方,是怎么也不知道它美在哪里的。”她对这个观点却始终无法苟同。
是啊,她认定“看过”就是“去过”,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她觉得别人已经花了几万块去带回这些图片,自己就没有必要再走一遭,坐在空调房里欣赏这些美景岂不更享受。
我自以为,人是一种很注重情怀的动物,而旅游可以让我们眼界开阔。通过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人文,丰富我们的情感,并不仅仅是到过而已。再说,你没有去,你怎么知道不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发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还有一位客人也值得分享一下:
“我去过峨眉山,到了景点一只猴子跳到我身上抱着我,我当时被吓懵了。旁边有人说:‘买一包花生给它就没事了,花生五元一包。’我买了一包,猴子拿到手果然就走了。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猴子都是受人训练过的,心里就特别不舒服。你说这是不是明目张胆的诈骗?当时我心里特别害怕,不要说是五元,要五百元我也得给啊。”
“确实,有些地方的市场监控还是有漏洞的。”
“我还去过泸沽湖,跟团的巴士上,导游告知我们所交的团费不足够3日2晚的开销,必须一人再交三百元。导游告诉我们自己是少数名族,脾气不太好。所以没有人敢反驳,都乖乖地交钱。景点是很美的,但是由于有了这些人为的‘强迫’,我对它怎么都喜欢不起来。所以我告诉我的朋友不要再去我去过的这些地方!”
“您可以到报团社反馈,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算了,我不去国内旅游了。有些我想去的地方,导游每次各种借口不去。我不计较消费高,但是我在意感受。你不要让我花了钱,没有去到最精华的地方。更不要让我花了钱,买来的是受气!”
客人有些滔滔不绝,我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只是简单地应承表达同情。
这样的朋友不少见,在一次准备不充分或者外部环境干扰下,旅行留下了遗憾。从此变得患得患失,总是担心再去旅行是否会错过什么,是否会遇到不和谐的事情。其实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不要害怕错过和吃亏。
在路上就尽情去享受当下,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
也不要过多地计较,计较得越多,路上丢失的越多。如果确实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对方涉嫌违约,你不缺维权的渠道,特别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通过这两位客人的经历,我又重新正视起旅游的意义来。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旅行?
古人告诉我们,旅行的意义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西游记》的片尾曲也说:“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如此看来,旅行,甚至人生的意义其实就在脚下,旅行可以是探寻人生的意义的一个有效途径。
“旅行就是从一个你呆腻了的地方走到别人呆腻地方去,有人如是无稽嘲讽过。”为什么会呆腻?因为很多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只有通过走出去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幸运。当你看到这世上还有人正在为了生活艰难地奋斗,为了几块钱搭上半天去争吵,你才能发现你的生活正是别人正在仰望和追求的。
旅行,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放松,暂时离开紧张的工作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从日出到日落。他们不需要去考究目的地的种种,也不需要去计较别人怎么看自己,只要有一张足够舒适的床,去放任慵懒。
而对于另一些人是为了逃避,躲开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思绪。只要离开当下,换个环境,好像所有糟糕的事情都变得和自己关系不大了。跳出禁锢自己的圈子,从别的角度回望自己,才能寻到出路。
有的人则把每次旅行都当做一次学习,行程中每一分钟都不容浪费。他们带着谦虚的态度去认识新的地方,踏着它久远的历史足迹,去体会时代赋予它的味道。
这些人看起来很可笑,他们常常拿着地图,或者一纸一笔,看到什么就标记一下,或者用像素并不高的手机拍个照片。看到老人在门口晒太阳,就坐下来和他们聊上几句,也许从他们口中,还能听到鲜为人知的故事。但是往往这类人,收获是最多的。
想起钱钟书的一句话:“要想结为夫妻, 先去旅行一次”。我身边确实也有很多践行者,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旅行,可以看到对方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也能考验对方遇事时应变的能力和对自己的照顾。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方法,只需要几天,就能“看透”一个人。
我也坚持一个人生信条,“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旅行,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明朗前路。
一个幸福的人,可以对别人说:“一个人的旅行,我走过了一季又一季,从夏蝉鸣叫,到雪花飘飞。一个人的旅行,我漂泊了一程又一程,从韶华年茂,到眉宇沧桑。”而另一个被生活所累的人,甚至到生命即将终结还没有迈开腿。旅行再多意义,也要从脚下开始。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