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之一
不会读书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读书不能只为了消遣,更要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前的阅读观。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读的书越多越好,经常三四本书交叉阅读,一个月能读好几本书,并且以此为荣,寒暑假也不停止,有时通宵达旦地读,读更多的书是我的目标。重读这本书,我发现我错了,我好读书却不会读书。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这样的书,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每次读都有新的发现,特别是这个暑假,静下心来,边读边在电脑上摘录,刚刚统计了一下摘录的文字已达八千字,还没有读完,我没有读第三篇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以后根据需要再读。但对于读过的部分我仍然不敢说已经读懂。
读一本经典需要耐力和勇气,就像一次穿越丛林般的冒险,你要在作者滔滔不绝的叙说中抽取对你最有价值的部分。读经典就要静下来,慢慢地读。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以前的阅读仅仅是检视阅读,是粗浅的,一味满足于阅读欲望,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看了就是读了,这个观念是极为错误的,我在反思,我看过的很多书和没有读差不多,必须要重读,要进行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这本书的重点,也是非常吸引我的部分。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先读书的前言(序)和后记(跋)。正在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为了精读一本书,宁可少读几本书,霍布斯说过:“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读书宜精不宜多,读书时身边准备好纸和笔,或者打开电脑,边读边摘录。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对话,不是把大脑当成作者的跑马场。阅读时要做标记,作者告诉了几种做标记的方法。在空白处进行批注,与作者展开对话,这是我经常忽略的地方,今后要多提醒自己,读书不要光听他说什么,还要提问、回答、辩解,只有把自己放在书里面,与作者展开交流才是真正的阅读。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你要用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要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读到这里,我在电脑上写下这句话:其实阅读一篇文章也是如此,透视一篇文章的骨架,作者是怎么开始的?怎么展开的?怎么结尾的?研究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把握一本书,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书的。前几天我又翻开《文心》,越读越意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写到:“我于读文章的时候,常把自己放入所读的文章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怎么样?’对于句中一个字这样问,对于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这样问。”(《文心》夏丐尊叶圣陶著)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