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我因为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员工、一个好妈妈,而不敢拒绝,负重前行;什么时候开始,我试图逃离父母又满怀自责与愧疚,在矛盾中煎熬;什么时候开始,我把期待寄予外界,把自己生活的控制权交给他人,在失望与希望之间徘徊;什么时候开始,我常常热心的帮助别人,却不敢真正的面对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我头脑里思绪飘飞、语言头头是道,却不知道心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在不断努力,却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去哪里?我迷失了自己,变成了一个无心人。
12月,在团队中,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在家庭顾问阿文的示范与关怀之下,与心相约,回归自己,关爱自己。
与心相约,从自我觉察、从感受心、从了解自我开始。12月,我越来越习惯与自己相处,会时常停下来,问问自己:春玲,现在你好吗?今天过的怎么样?我会去捕捉去看见那个扎着小辫儿的小女孩;会带着这个小女孩一起散步,一起聊天。12月,我会更多的去了解自己,特别是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感受那份或者酸楚、或者悲伤、或者愤怒、或者恐惧的情绪,允许它在身体内慢慢流淌,体会这份情绪背后的需要。我越来越能从自己身上看到他人,也能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从同事打来的电话中,我听到了又急又大的说话声所带来的压迫感;从合作者急促的语气、不断的规劝、重复的行为中,我看到了内心的焦虑;从先生愤怒甚至狂躁的态度、刻意的伪装中,看到了一份恐慌、一份对自己的不接纳;从闺蜜的哀叹和忧郁中,看到了对自我的不满和善良…… 这份对自我的了解,得益于数月来的安静、得益于日复一日对觉察能力的刻意练习,逐渐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再到当知当觉、最后终将走到我所希望的先知先觉。
与心相约,从不断地体会与练习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开始。我注意看到并放下头脑中的标准、放下应该与不应该的评判,放下好与坏、对与错,诚实的面对自己,允许自己如己所是;遇事去体会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感受,在可能的时候满足他人的期待,也越来越能尊重自己的内心,诚实勇敢的说“不”;通过相互的看见与理解,我开始尊重他人如其所是,同时也摸索、维护自己的界限,学习走出别人的剧本;充分去体察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目标、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既不找借口赖在自己舒适区里,也不用力的刻意去改变自己。我学习感受与容纳自己的伤痛、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情绪。我体会到了:不去压抑自己感受的重要,尊重自己情绪的重要。情绪可以勇敢的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听众,也可以跟自己表达,跟大自然表达,跟路边的树,眼前的花表达。让情绪流动起来,容纳而不压抑,就能放下包袱身心轻松。通过朋友欲借护照一事,我发现:该拒绝的时候就要勇敢的拒绝,拒绝不是破坏关系,而是维护秩序。破坏了秩序,就会造成混乱,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反而可能破坏关系。由于假期外出旅游遭人怨恨,让我看到,抱怨和争吵不过是无效沟通、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破坏关系,平静而坚定的说明自己的界限,才更有力量,其核心还在于稳定的心态、平稳表达的能力。试问,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何谈他人来尊重自己、何谈尊重他人?
与心相约,从立足自我终将走向创造自我。当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接纳了自己,慢慢地就可以为自己选择,为自己负责。这个月,我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空间了,可以越来越多的不再自动化反应,而是容纳事情的发生,清楚自己想要的结果,不急躁、不慌张地去向那个结果。我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从某些冲突中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体会到自己的安全性较差,因而对人性中的恶念恶意相对敏感,这可能会造成某些不接纳自己、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的人的羞愧感,从而带来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又会进一步破坏我的安全感,形成恶性循环。我关注的焦点是恶意,那么我收获的成果也是恶意带来的攻击性。真是:焦点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明白这一点后,我选择为自己负责,去提高自己的安全感,经常鼓励自己,多多去关注积极正面的方向。
最近,电影“芳华”热议,在我的几个群里也多受争议,大多是说好人没好报、善良遭人欺之类。但也有一种声音令人欣慰:“当有一天,年华老去,芳华不再,回首过往,发现依然守住了初心,守住了善良,光明磊落一生,那些名利匆忙早已乏善可陈,不足挂齿,而那些微微放出光芒的,一定是内心的淡然和富足”。
是的,青春不过刹那芳华,而守住尊严和善良,才是心之芳华,是人生最美的不灭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