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家有儿女》中小雨拍的广告片”小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水,摇摇晃晃送给妈妈,并帮妈妈洗脚。“
看到这个广告的多是父母,引起爸爸妈妈的共鸣,自然都希望孩子能有尊敬长辈的品德。家庭教育目的当然也希望孩子德才兼备,但就具体实施来说,帮爸爸妈妈洗脚恐怕很难执行,无法成为孩子形成习惯的一个长期事务。
培养责任感
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一个作业难以给孩子来带实质的印象。家庭教育是长期过程,对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可以从具体家务着手让孩子承担责任,给家庭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期执行。
比如:扫地、拖地,洗碗,帮着爸妈淘米、洗菜。
增进亲子交流
平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恐怕大部分都围绕学业、功课、成绩,这些对话常常引起亲子冲突;在家务活动中,双方的心态、情绪都很放松,而且有着共同的话题,让孩子愿意说,愿意多说,父母只要静静地听就好。我们总说孩子日渐长大,就很少和父母说话,也不愿提及学校、朋友的事情,父母问一句,答一句,问得多了还会生气。原因在于平时就没有和孩子好好的谈话,不了解孩子的喜好,不能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日子长了,亲子交流越来越少。
孩子要学会家庭规则、社会规范、行为标准,通过与父母的谈话,可以逐渐地将外界的规矩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也是孩子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学习生存能力的过程。
试着做个“懒”父母
不要包办孩子所有的事务,不妨偷偷懒,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
比如:不用叮嘱孩子做事情的顺序,一进家门就“先换鞋,再洗手,然后做功课!”
”今天有哪些功课,还有钢琴练习……"
父母告诉孩子这些内容,其实相当于给孩子画了一个框框,他们自能在里面转圈圈,慢慢变得不会思考,也不想思考。我们不妨只是提醒孩子,有些什么事情要做,有什么功课要完成,让他们自己决定做事的顺序,自己安排各项任务。
父母和孩子彼此的关注、愉快的关系,慢慢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优秀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