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Tomsshoes品牌案例来看,设计合理的商业回报可以放大做公益人的范围和价值,这里面需要做的就是需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机制。
为此,可能会被贴上“伪善”的标签。其实,在我看来,先别!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赚取利润,积累成财富后回馈社会,比如,加多宝当年汶川大地震先公益后回报既是也是营销设计,也是一种公益前置设计。相比之下,农夫山泉1分钱捐赠的公益后段设计就有很大区别。
合理的设计公益机制,既可以满足受资助的需要,也能满足资助者的利益需要。今天,我在和西安铜川几位公益组织的朋友探讨时,非常赞同,其实,我是受导师北大杨众筹那句中国式众筹的心理逻辑的话影响,公益也要满足人性的心理逻辑。很多基金是拿大家的钱做自己的影响力。
企业捐赠可抵扣税款也是一种公益前置设计,可企业捐赠后用途在哪,自己都不知道,更别说公益价值跟踪了,慈善机构会扣除大笔经费,公益组织相比就好多了,说白了,慈善有些不透明,有点阴谋的嫌疑,小众公益,有回报的公益设计如果做到精准公益,一对一互动监督,信息及时对称,反而敞亮,是阳谋。
小众公益尤其如此。在自己参加或了解的很多小众公益组织里,会员人数规模挺多,但是参与的人参加一两次后积极性会下降,活跃度不高。除了有时间的原因外,可能更多的是公益活动中没有有效的回报机制。如何设计,平衡点需要根据活动的规模,性质,投入额度来把握。最重要的一点,公益设计合理的回报,重点是在阳光下进行,透明不阴谋!
推荐查阅“北大纵横”公众号7.26案例。共同探讨,交流,让公益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