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住的小屋是拆迁补偿房的顶层一间阁楼,面积有十几平方,屋高三到半米不等,如果把正常房子比作一块儿方形蛋糕的话,那这间小屋就是从立面斜切成两半其中的一个,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空间怎能住人,不被压抑的环境整出病都属于意志力极强的了吧。是的从各种建筑空间理论来讲,这种设计绝对不过关,但是陋室陋与不陋都在人心吧。
我对这间房子的认知是这样的:斜立的屋顶让我能够以不巡常理观察事物的方式认识生活;碰壁的潜在危险让我时刻保持警惕;在这样的空间移动让我学会适应谦卑的身姿;同时它能引导我思考生活中的必要与不必要。每天盯着倾斜的屋顶,会让我重新体会我们生活的重力空间,当你盯着房顶告诉自己,屋顶是正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倾斜了,这时是不是一个广告语出现在脑海,赶紧脉动回来。不去深究到底哪个是正的哪个是斜的,也给生活平添了诸多乐趣。生活中人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在身上背负越来越多的欲望和负担,跟在河里漂浮的一截木头一样,随着漂泊,会有越来越多的浮草沾附其上,成为牵绊,阻碍了浮木前行的速度,甚至挂在某个凸起的峭壁,便只能任由阳光水浪侵蚀,直至消散于虚无,再也到不了远方。同样生活中太多的负担也会阻止我们成为想要成为的人,让我们陷入各种琐碎,迷失于琐碎,或者忘了当初出发的目标。我们认为完整空间是必须的,因为我们需要那样的空间生存,而实际假如你真正记录下你每天的屋内的活动范围,你也许会惊讶的发现,有些空间只是视觉需要而非实体需要。就如同生活中的种种,你认为必不可少的,或许没有也并不能让你陷入多大的悲痛。生活有所必须,外加一些点缀足矣!
我是喜欢简易生活的,独自在外工作一年有余了,至今我所带的家当仅有必须的几床被褥,几身穿戴,一台笔记本电脑,若干本书,再加一些小件物品。尽管这边住的房子有一个小客厅和厨房,但因不会用,锅碗瓢盆之属也不曾添置。陋室陋否看在人心!我在看上去狭小的空间的地板上铺了一层防水地纸,为了保持整洁卫生,每天我会把鞋子放到屋外,赤着脚在屋里来回活动。为此每周会花一些时间拿着专用的毛巾沾上消毒水,在每个角落里擦拭一遍,再用沾上花露水的毛巾驱除消毒液的刺鼻味道。由于精心的打理,每天下班后在屋里可以随手拿本书,在任何一个角落就地坐下,看上一会儿。拿起笔记本电脑,随处一窝便是一片天地。甚至不用铺瑜伽垫就可以直接躺着锻炼身体,不过锻炼时还是选择放垫子,因为不放垫子就要费劲擦去汗水。所以在陋室我感觉到的是放松自在,处处适从使得我的心理空间在陋室得以放大,而不是被压缩。每天至少对于屋子,我不会升起压抑感。
这样的屋子,实属陋室。假如有更大的更舒适的房子,我必然选更舒适的处所,只是在何室与心情无关。每个人的心情都有两种极值状态高兴与悲伤,而这两个状态由两个功能一样的开关来控制,一个开关放在自己心里,一个开关放在别人身上。我们太多人把自己的开关遗忘,总是被动的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所以心情好坏全由别人掌握。碰到不好的事儿了,就不高兴,看到不舒服的事情不高兴,住进不舒服的房子,不高兴。其实高不高兴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只在于你如何去看待事物,而不在于这事物本身。事物总有两面性,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想,总是可以开心的。就如这陋室于我非陋室,自不必费心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