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职场经验的新人来说,这个世界很多时候非常的“不友好”,因此在职场上很多领域更加青睐“有经验”:
企业招人愿意要有工作经验的
省级以上公务员招录要2年以上工作经验
提升任职的对象必须要经验丰富
。。。
经验到底是什么?百度上的定义则是:
1.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
2.人亲身经历
我们想要的经验,多是第一种解释,但我们很难判断对方是否从实践中真正得到知识或技能了,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标准降低到了第二个概念。然后,我们又迷信经验,认为经验比学识重要,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本名为《经验的疆界》薄薄的小册子,就是关注一个简单问题的几个方面:
经验在寻求智慧中起着什么作用,或者应该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在组织中间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智慧##
书中一再强调的一个词就是“智慧”,为什么说是追求智慧,因为知识上升层次就是智慧。智慧一般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但有所不同的要素。
第一,有效地适应环境###
达尔文说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洞察了自然界的这一客观事实,而人生中适应环境则更加重要,只有适应了,才能发展更好,或者规避坏的发展。古人讲“既来之,则安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无法改变环境,就顺应这个环境,善于在既有条件下发展和成长。《左传》上面说:
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 无累後人。”
后因以“顺时而动”谓顺应时势而行动。面对环境,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有效的适应并获取成功,毫不怨天尤人 ,这就是智慧的第一要素。
第二,优雅地诠释经验###
面对经验,能够从全局和细节的角度上进行诠释、分解并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能够更好的为人所用,这也是智慧的构成要素。
因为,经验是获得智慧的渊源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正视和好好利用起来。
利用经验,复制成功##
唐骏曾经出过一本书,书名叫做《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当时印发了一个成功学类书籍热卖的小高潮。我们都乐意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也同样去获得成功,面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通过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让自己更加心安。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很典型的通过经验,发掘启示,然后体验式学习的好方法。复制成功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作者用了三句话就说清楚:
1.从所有可选行动中选择一个付诸实施
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
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
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背后蕴含着三种非常经典的机制,只有很好的认识并利用这三种机制,自己的成功才会真正容易复制。
第一种机制叫做试错。根据已有经验,采取系统或随机的方式,去尝试各种可能的答案。这种机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并不一定需要借鉴太多别人的经验,对问题的领域只有少量的知识,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机制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二种机制叫做模仿。根据观察其他人的经验,成功者采取什么行动获得了成功,就采取什么行动,而失败者采取了什么行动遭遇失败,就规避什么行动。我们经常说的“先抄后超”就是这种机制在起正向作用,通过模仿成功者的方式行为,减少摸索过程中付出的成本,然后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种机制叫做抉择。繁殖与成功相关联的属性(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关联的属性。通过不断改进,让自己的绩效达到稳定,然后发现并采用最优化选项。作者在这一部分讲的有些晦涩,我感觉像是前两种机制的结合。
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
只是复制成功者经验,不一定自己成功,甚至不一定从中获取智慧,作者总结了两种针对从经验中获取智慧的模式:
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
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联系的行动,从中获取经验和取得成功的学习方式。
高智学习则是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通过观察经验、理解深层次结构、形成知识、加以记录、进行传播的学习方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偏爱高智学习,而对低智学习视为一种生搬硬套,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这两种学习没有优劣之分,各有可取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如果低智学习只是简单的罗列成功或失败的“行动”,然后模仿或规避,那么高智学习往往是把别人的经验事件经过一定的分解和分析,形成某个框架,提炼规律,得出结论。它们用故事(案例)和模型简化复杂的因果关系,减少涉及变量数目,忽略次阶效应,去解释成功的原因,总结成功的方法。因为简化,所以可能会忽略真正的因果,或者轻视了“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怎么办?##
不管我们多么厌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新生事物总是不断出现,并挑战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框架,我们坚信牛顿的苹果会砸到头上而不是一飞冲天,但是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相对论的存在;我们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比学赶超,结果人家还是信息化发展。。。
如何面对新想法、新形势和新事物,是诸多老革命面对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旧有经验已经过时,难以适用。作者也指出,面对新事物,不管是贴标签为离经叛道,还是强行的套入旧有框架中来,都是没有价值的行为。
我们应该尽力明确具体什么过程在产生不可避免但可以预测的适应错误,加深对新事物的理解,鼓励试错,积极正向的面对新事物。作者的建议是设立某个阙值,进行小规模试验的方式粗略评价,凡是新事物带来或预测带来的好处能达到某个阙值,就应该鼓励和接受它,然后增加初步预测为成功的新想法的投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如何利用好经验##
有首诗大家可能都听过:
泾溪石险人竟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经验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让人们泰然处之,一方面让人麻痹大意。所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经验丰富并不一定代表没有任何风险,相反的,往往可能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有经验,反而忽略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危险的能力,从而遭遇重大损失,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莫不如此。所以,客观认识清楚经验的好处和弊端非常重要。作者针对如何从经验中学习提出了四个结论:
第一,人们采取行动,观察形容结果,并据此调整期望和理解寻求智慧,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是低智商机制,也可以是高智商机制。根据经验调整行为和理解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显著方面。
第二,在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相对独立的,相对狭小的领域。复制成功的经验学习机制可以带来明显的改进,这样的领域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经验,往往会改进绩效。但缺陷是一般不会带来最优答案,可推广性也非常有限。
第三,在因果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经验并不是好老师,因为它不能可靠地为绩效的改进提供清晰依据。但是和案例模型结合以后,经验可以促成共识,营造立体感,肯定人类智慧的重要性,有时还会提供少量的审美情趣。
第四,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要发挥长期效果就要进行大量尝试。另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倾向于灭绝尝试,新事物容易受到有效学习的打击。然而,组织中的确有不断的新事物出现,需要进行有关规划和保护。
别以为有经验了不起##
读完这本《经验的疆界》以后,我得出的结论同样是:
一是在没有经验的时候,不要对经验人士有畏惧感,多试错,从低智学习开始入手,不断反馈,不断优化,就能积累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学识,把握规律,建立框架,就能俨然成为经验丰富的人。
二是自己获得一定经验的时候,反而要小心自己的“经验之谈”。因为有个“胜任力陷阱”,即:
人在某项活动上的潜力是固定的,胜任力却是变化的。胜任力起初较低,但随着练习提高。既然绩效是由胜任力和潜力共同决定的,那么有了练习效应就更难找出最具潜力的选项。极有可能,一个潜力较低的选项会因为学习者比较擅长而胜过一个潜力较高的选项。比如,一种是老做法,缺点较多,但是用顺手了;另一种是新做法,有点较多,但是不大会用。人们极容易选择前者。复制成功更有可能加重而非缓解这一问题。
三是不断厘清经验的概念,不要被低智学习获得的积累所震慑,不要被高智学习的模型所迷惑,坚持独立思考,自己判断。
几年前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段子,对当前一些职场人士的经验做了很犀利的评价:
“你以为你有十几年工作经验,其实你只是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几年;你以为你犯了几百个错误,其实你只是一个错误犯了几百次;舍近求远和原地踏步,是我们职业生涯里最容易习以为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