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下面这张图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网瘾也已经从原来的1.0版升级到了2.0版。
什么是网瘾2.0?
很多人对网瘾的印象还停留在:骚年、游戏、包夜、网吧、网戒机构、全封闭、虐待、电击。。。
殊不知,那些骚年不过是网瘾显性患者而已,而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则是网瘾隐性患者。
骚年们坐在花花绿绿的电脑屏幕前打游戏,很明显是在“上网”嘛,所以是显性的;而“低头族”用手机刷微信、微博、看新闻,则比较隐蔽,你根本不知道TA在用手机做什么,TA甚至可以美其名曰“碎片化学习”,所以是隐性患者。
如果说那些骚年是网瘾1.0患者,那么“低头族”则是网瘾2.0患者。
网瘾2.0的病情也许没有1.0严重,但胜在发病率高、男女老少通吃。
谁是网瘾2.0患者(或“低头族”)?
刷微信、微博、看新闻就是网瘾2.0患者?当然不是,但可以根据“低头”的严重程度来诊断。
与其从技术参数上来诊断,比如,“一次低头多长时间不抬头”或者“一天之内累计低头多少小时”,不如直接用一个近几年杜撰出来的英文单词来比对更客观——Phubbing。
Phubbing, 来自于Phone和Snub的组合。Phone,特指Smartphone (智能手机),而Snub则是冷落、怠慢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因为看智能手机而冷落、怠慢他人”。
如果老王经常因为看智能手机而冷落、怠慢身边的人,那么,老王就是网瘾2.0患者,即俗称的“低头族”。偶尔Phubbing一下,不用大惊小怪,每个人还偶尔发呆呢;但如果经常Phubbing,那就真的“发病”了。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你在地铁上全程看手机,就不算网瘾2.0患者,因为你并没有因为看手机而冷落、怠慢他人;相反,如果你在地铁上对他人嘘寒问暖,那就病得比网瘾2.0重多了。
通常来说,网瘾2.0患者很难自我觉察,反而身边的人对TA的诊断更及时、更准确。
类似“醉酒”:你喝醉的时候总认为还没醉,而你老婆却早就想给你灌肠了。
网瘾2.0又能把我怎么样?
“不就是爱看个手机吗?我又没影响别人!有必要这样危言耸听吗?”
咋一看好像也没啥,但任何事情加上时间的维度,杀伤力就很强了——“水滴石穿”就是时间秀出来的肌肉!
整体而言,被杀伤得最厉害的还是自己,而最大的杀伤力莫过于——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把握“此时此刻”的主动权,而“此时此刻”塑造着未来;但就个体而言,被杀伤得最厉害的也可能是网瘾2.0患者身边的“他人”。
且不说什么陪伴孩子有多重要,跟生命比起来,这都不叫个事!前段时间,有个年轻妈妈,因为看手机导致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溺亡。小孩在水里都要看手机,这是有多“怠慢、冷落他人”啊!将心比心,很难想象她的后半生将怎样度过。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很多人认为信息就是知识,其实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可以实打实改变思想和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而每天手机上那么大剂量的信息又有多少能改变你的思想和行动?
网瘾2.0患者每天吸收大剂量的信息,貌似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人家深夜开房到底是不是在谈剧本,知道了真相又能改变你什么?机器倒是可以利用大剂量的信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为机器需要大数据,而人又不是机器!
网瘾2.0为何如此多发,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智能手机,其实就是电脑,内存、硬盘越做越大,而且那么多聪明又勤奋的人都在做智能手机、做APP、做移动互联网、生产内容,他们又那么重视用户体验,所以,智能手机甚至比电脑功能更多、更好玩,当然,也更方便携带。
对于“低头族”来说,有一部能上网的智能手机,真的不用抬头就能过一天——“脑袋一低一抬就是一天”。
有人做过“统计”,超过1/3的人,平均每几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且不论“统计”结果是否客观准确,我用肉眼观察,问题还是蛮严重的,大有燎原之势!
面对网瘾2.0,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
手机俨然已经成了我们器官的延伸,尽管我们一天都离不开手机,但机器奴役人类的时代还未到来,我们现在就要当手机的奴隶?
当然不行!我们是人类,我们有反省功能。
我们可以有限制的使用手机,具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把微信的消息通知改为静音;每天固定时间查看手机;每天或隔几天固定时间段开启朋友圈功能;狠心卸载一大波APP。。。
更重要的心理上的戒断,要相信:少看些手机死不了的、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
网瘾2.0带来什么商机?
如果说网瘾1.0对于网戒机构是商机的话,那么,这么多网瘾2.0的出现,又会有什么商机呢?
我猜这样的产品应该是有前途的:能把“低头族”的注意力从手机抽离的、单一功能的、极致的产品,比方说,Kindle。
当我捧起书本或Kindle,我瞬间就有一种逃离的快感,因为我知道接下来的时间是完全属于我的,而不用被别人牵着“眼睛”走。
现在绝大部分产品以功能多为卖点,比方说手机和微信,而将来可能会有更多产品以功能单一为卖点。
多功能的价值显而易见,就像乔布斯在首次推出IPhone的发布会上,最后呈现出IPhone是三合一的产品(相当于买一得三),全场沸腾了。
反过来,单一产品又能有什么价值呢?在信息过载的场景下,对注意力的保护变成了一种需求,而功能单一的产品恰恰能保护人们的注意力免受侵害。
比方说,Boggie Board。这是一款可反复书写的电子涂鸦板,功能极其单一——除了涂鸦,别的啥也干不了。
难道手机或IPad就没有涂鸦的APP?多了去了!但是,这款产品依然很受欢迎!谁用谁知道,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
另外,限制手机功能的产品也是有市场的,比方说,低科技口袋Yondr。
演唱会现场是Yondr的一个用武之处,可以防偷拍,也可以让表演者和观众更专注于表演。另外,一些咖啡馆之类的社交场所也可以用,用它来逼迫你专注于你身边的人,而不是手机。
具体用法是:把手机装入口袋Yondr,进入特定区域后,口袋会自动上锁;如果要打开口袋、拿出手机,就要离开特定区域,到解锁柜员机才能打开。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推荐类似Kindle, Boogie Board, Yondr之类的“低科技”产品,互相学习,让我们和下一代共同抵御网瘾2.0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