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马上就100天日更挑战的第 24 篇分享
来京的第3年,我听从家里人的安排,到了一个医院做宣传工作。
领导年轻,单位人特别好,工作压力也不大,每天就是做点日常的内容运营工作,发文、给名老专家拍照、内部培训的时候摄影摄像。
那时候自媒体还处于蛮荒时代,发一天的文15分钟就能搞定。早上沏上茶,打开浏览器,接下来就跟一些年纪大一点的主任开始聊天,聊时事、聊新闻或者聊故事,早8晚4,简直梦寐以求。
但问题是老天公平,工资刚刚可以维持吃住。后来终于坐不住了,开始读书,开始学习。但就是因为“过度学习”,才有了标题上的故事。虽然有损失,但这3点收获我觉得很值,分享给大家。
学完了不等于掌握了
凭借着不错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资翻倍的工作。那时候今日头条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期。很多懂技术懂坚持的人开始发力,甚至利用前期的迅猛,团队作战,月盈利大几十万的都有。
自己好学,网上拼命的了解这些信息,然后欣喜若狂的注册了账号。第一个视频就有15万的播放量,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要上天了”。
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那绝对是知名KOL啊,随便一篇文章的广告费也比半月工资高啊!
这不就是大咖书里说的高价值区间的工作吗?工作还算啥啊?
正是有了这种错觉,工作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应付。人一浮躁就不认真了,一不认真人就开始飘了。
上着班就偷偷摸摸写文章,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排版、发布,然后使劲刷新页面,期待那个10万+,投机的心态当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一篇、两篇全部石沉大海。
当然不死心啊!方法不对?买课提高一下?
凌晨一点,3988的“头条月入10万”教程就学上了。“10万+标题公式”、“热点选题技巧”、“机器算法深度解析”……
学的那叫一个认真,逐字稿笔记、思维导图、金句收集、标题素材库搭建、“伪原创”……
但是学了半天,净顾着记笔记了,实操起来一脸懵,“伪原创”的那些“文章”连过审都过不了。
没几天就泄气了,扔到一边不管了,不但没赚钱还赔钱。
如果当时不是学的片面,而是懂得内化知识,结果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知道和掌握隔着一道叫做实践的鸿沟,必须得跨过去,知识才能变成能力。
知识不值钱,能力才值钱。
概念得结合着实际来看
后来觉得不行又把发展的重心放回了工作。
学习也没落下,书从原来的年阅读量2本到后来月阅读量7本,开始懂得知识管理、开始尝试跟自己的拖延症死磕、开始接触成长画布、更了解了时间成本的概念。这一了解不要紧,又把工作弄丢了。
工作单位在市里,坐地铁要一个半小时,不但身体累,精神也很疲惫。要是赶上加班,心情更糟糕。有一次公司新品发布会,场地方晚上10点之前要营业,10点以后才能进场搭建。凌晨3点才弄完,回到家凌晨4:30,上午9:30活动就要开始。
回家路上那叫一个不情愿。
其实完全可以在会场旁边开个房间,睡几个小时就好了。
就是固执,就是觉得心里不爽,“我的时间成本这么高,这点钱太不值了吧?自己创业算了!”
于是隔了几天就跟老板吵翻了。
现在觉得真幼稚。
有价值的时间成本才能叫做时间成本。对老板来说,个人价值不足的时候,你的时间成本根本一文不值。
如果理智一点,也许就不会这么冲动,失去很多机会了。
概念是死的,现实是活的。辩证着来看待知识,别变成只有知识的书呆子。
不但要努力,还要持续努力
后来换了工作,知识付费迎来了大爆发。
因为爱学习,所以继续花钱买课。什么读书变现、写作变现、朋友圈变现、月入十万+的副业赚钱项目,没脑子一般的疯狂购买。
不是被“割韭菜”,确实学到东西了。一些方式方法、思路以及社群人脉,对工作帮助不小,工资也逼近了1万+。
这时候算计了一下,课程、书籍以及培训班的费用已经接近了2万块。
回头再去看人家的履历和课程大纲时,心里就嘀咕了:“就这么点内容,我也行啊。”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行动计划……瞬间信心十足,我要“低成本”创业。
果断辞了职,正式“丢掉”了1万+的工作。
开始尝试的时候,很难,几次都想放弃。
但是前期的积累,让我坚信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复利”,只要进入了“复利”模式,相对的成功一定会来临。
我在写作平台开启了日更100天的挑战计划,我开始给平台投稿,第二篇正式投递的稿子就取得了11万+的成绩,并且还给自己的个人平台吸引了不少粉丝。
再后来,我重新回到今日头条平台,每天更新微头条、回答职场问题,第四个回答就获得了优质推荐,还差3篇就能完成任务。
我越来越坚信,功不唐捐!一份努力有一份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