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消暑之法颇多。古人比今人雅,寒能消,暑亦能消。旧时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没有。心静自然凉。静下心来,摇一把蒲扇,或者折扇,坐于老屋之藤椅,捧书一册,凉意自生也。作画,写字,自然也可消暑。
六月六,晒到鸭蛋熟。高温天气,酷暑难挡。乐居吴江,消暑似是当前最关键的事情。大部分人,可能选择游泳馆。小部分人,可做别的事。比如读书,比如写字,比如画画。也有人另有选择,听琴。
周末,应鲈乡琴社张秋红女史盛情相邀,往松陵,参加每月一次的雅集。我非琴社社员,非社友,也不准备混进琴社里去假冒风雅。毕竟,粗人一个,风雅与我无缘,装或假冒,是有难度的。
识秋红女史,非琴也,应该是诗。确切地说,是秋鲈诗社的活动,一起开过会,一起采过风,也一起吃过饭,从不相识到相识,又成为诗友,应该也有好几年了。对她,可谓比较熟悉。她的诗,和词,写得好。这是比较突出的。
后来,又知道,诗词之外,秋红又善操琴,她是苏州琴家吴光同的高足,得名家之真传,琴艺自然也是一流。艺高胆大。外表腼腆、内向的秋红,一弹琴,就进入忘我的境界。于是,社内社外,秋红有才女之誉。这是名副其实的。
听琴不是第一次。到琴社参加雅集,是第一次。不记得听过几次了。但记得的是,每次听琴,似乎都是与秋红有关的。有几次古琴表演,其中,有秋红的表演,我有幸目睹了,听了。听她弹过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看她弹得认真,如入忘我之境,琴人合一,仿佛,秋红也成了一把琴。
第一次到琴社,或者说,是雅集活动地点。这个地方好,好就好在,琴社在江南名刹圆通寺旁边。在这样的清静之处,约朋友,弹古琴,喝茶,闲卿,是最合适不过了。今天,秋红是主持人,雅集者大多是琴社中人,第一个表演者,是金静雅,长得也文文雅雅,弹得也文雅,弹的曲名是《梅花三弄》。第二个弹琴人是孙莉华,似乎另一种风格,弹《石上流泉》,干净、简洁、明快。其中,李博雯、贺舜尧夫妇的琴箫合奏《关山月》,很吸引人。秋红弹了《渔樵问答》,弹得好,流畅,让人陶醉。于是乎,暑气顿消。按排的曲目表演结束,接着是互相交流,自己上台。戴根华兄弹了《酒狂》。可谓酣畅淋漓。根华兄诗写得好,想不到琴也弹得漂亮。
我拍了几张图片,写成一绝,题为《夏夜听秋红女史弹渔樵问答》,诗云:“夏日凉风未可寻,圆通寺外有清音。渔樵几处云烟路,不负江南梦里吟。”发给秋红看,秋红夸“高才”。自然是鼓励。写得不好,人贵有自知之明。把琴声比作凉风,消暑,清心,也许是恰当的。本来应写秋红弹得好听,但诗里没有表达出来,是无才的表现。但应该丝毫无损于秋红的形象,无损于她的琴声。
后来,告辞。搭芷兰的车回家。又胡诌了一首,还是不好。
以上文字,也是不好。因为不懂古琴,写不出琴之好,琴之妙。可惜。
我不是古琴爱好者,因为认识秋红,也有缘认识了古琴。并且了解到,吴江有个鲈乡琴社,有一帮人,把吴江的琴事弄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秋红也在其中。
吴江的琴事,过去一直很盛。现在,又热起来了。相信,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