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里,时常会碰到一些小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平时,每当孩子们面对陌生的事物时,第一个反应通常就是仰起小脸天真地对着我说:“老师,我不会”,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么做呢?是马上给他们解决问题,告诉孩子们答案还是鼓励的微笑?或者是直接灌输做法?我觉得是让孩子从“我不会”变成“我要学”。
有一次,在和孩子们讨论 跨海大桥时,我提到:“小朋友们,大家知道跨海大桥是怎么搭建的吗?可是当我讲完时,孩子们仍旧有些迷茫,那不如这样,我们直接在搭建区搭一架跨海大桥吧。其实让孩子有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搭建区。
就这样一次搭建活动展开了,孩子们开始非常的困惑,不知道该从哪下手,我引导孩子们看一看跨海大桥的的图片,思考一下大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呢?这时孩子们陷入了沉默,迟迟没有答案。后来,我提醒孩子们大桥想要坚固就一定要有坚实的底座,那么从下向上看大桥都有什么呢?孩子们恍然大悟,说出了大桥由底座、柱子和中间的连接部分组成。后来,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我们运用围拢、垒高和辅助材料连接的方式,去呈现跨海大桥。首先在桥底部我们用了几块长的大木板,这时有的孩子心急了,想要赶快搭建上面的部分,在手忙脚乱之中,大桥倒了,孩子们一时不知所措,我马上告诉孩子们不要紧张,地基非常重要,我们大家一起把底座搭建好才能保证大桥的坚固。同时,我也认识到要给孩子们分配好任务才能让活动有序地进行。接下来,我给每一个小朋友分布好任务,包括搭建的框架、桥中、桥尾和桥头。搭建好了底座之后,孩子们用垒高的方式在木板的衔接处进行支撑,开始只是孤零零的一根柱子在支撑,后来一个孩子想出了在柱子两边斜着放两个木板组成三角形会更加牢固,这样就保持了桥底部的稳定和对称度。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运用可连接的积木进行桥身的搭建,比如,把圆柱形叠起来成一根大柱子,孩子们用不同形状的木块搭建大桥。
在这个过程里,我和幼儿一起交流,在我们的努力下,早上活动区的时间一座大桥搭好了,大家都很开心,非常的满足与快乐。通过这样的搭建活动,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自己动手不仅会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会获得成就感和快乐。这次让我懂得当孩子们说“我不会” 时,兴趣的激发会让他们走向“我要学”的阶段。
生活里通过活动来教育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次带着孩子们一起坐公交车,孩子们看着窗外的风景和马路,在大大的公交车里面唱着儿歌,别提多高兴了,回来以后让孩子们去把公交车画出来,每个孩子眼中的公交车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小朋友给公交车安装了翅膀,认为这样画可以飞的更快;有的小朋友觉得黄色的公交车太单调了,给车涂上了五彩色;有的小朋友记的特别好,很完整的还原了当时我们坐的公交车。我认为这是一次美好的体验,我们把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放在绘画中,不仅可以纪念生活,也可以让孩子们增加理解。
我在幼儿园与孩子们相处的这些时间,跟着老师学到了以前没有接触到一些方法,告别了以往教育方式的弊端,走向孩子们的世界,为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学习方法。从孩子的“我不会”变成“我要学”,让我更加懂得兴趣在于激发,学习不是听从安排,而是让孩子从实践当中找到生活里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