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我在一个学习app上总学习时长超过了1000小时!但是我并没有特别开心.顺然我从心理学到商业,从演讲到写作,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着.但是我感觉没有多少收获?
很奇怪,我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学习的知识还不够,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是不是知识需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我曾经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在心里还有些窃喜,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一定会比别人厉害.只要一有机会,让我运用所学,我一定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因为我比他们学得多.
但,现实总是给我机会来抽打我的脸!从谈判完的桌子上下来,才想起我不是学过一个谈判的技巧和知识点吗?怎么刚才没有用上?从面试的公司出来后,才想起来我不是研究过如何更好的面试吗?怎么刚刚还表现成那样?从老板的会议室出来后,我才想起我不是学过营销4p,5c和商业理论吗?刚才开会怎么就想不起来?
天啊!最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但是你想努力,却发现似乎都是白费力.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说好的知识改变命运呢?我感觉自己就像绑在石墨上打圈的笨驴,同样走了十万八千里,白龙马已经取到真经了,我却还在原地.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遭遇,我们可能都掉进伪学习的陷阱里.
什么是伪学习?表面看着很努力,实际上对工作对生活没有一点指导意义的学习,我都把它归类成伪学习.
不要用“学习就像吃饭,不知道哪口饭最后长成了你的身体.”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许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学习不是存储也不是堆积.如果只是简单的存储和堆积,图书管理员应该就是最有知识的人了.然而并不是,知识应该一种被大脑生产出来的产物。流程是从采购到加工再到出品.
回过头去理解那句话“学习就像吃饭,不知道哪口饭最后成了你的身体”背后真正的解释是,饭被消化,被加工,被转化成能量,用于身体提供生产的动力.而不是让你胡吃海喝,不管三七二十一.
而生产流程中最关键的“加工方式”应该就是我们大家都在提的认知了.
不同的认知,使用着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着一样的原材料知识,生产出来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的.不信,你回忆下上次和一位很牛的同事讨论工作,心里有多少句“哇!我怎么没想到这点.”被工作打完脸,还要被生活再打一遍.“这事你都不会,这是常识啊!”
再打脸要变猪头了,那到底怎么治吧。
我自己刚开始琢磨这个话题,似乎有三点能称为建议.
1.好好理解多即是少,少即是多,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含义.
之前我们为了更快的学习,采用的囫囵吞枣式,贪多嚼不烂,最后还营养不良.这些表面的多和快没有一点意义.
2.知道得越多越想知道,光做知识的堆积,只会让自己变成知识上的胖子,思维上的矮子.所以,去学思维模型比学知识更有价值.我们刚才说了,大脑不同的加工方式就是认知,而思维模型就是前人不断验证过的认知。 查理芒格一辈子都在用思维模型进行投资.
3.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教是什么,教就是输出,教就是把我们的原材料知识加工再生产的过程.
做到这三点,也许我们才真正开始明白什么是学习.
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对知识的加工也许才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