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说他家的老年人冥顽不化。他奶奶是一个老顽固,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效果已经明显到不能在明显了,但他奶奶还总是骂骂咧咧说改革开放不好。他问他奶奶,如果让每个人都回到过去那种贫穷的时代,包括你,你愿意么?然而他奶奶竟然理所当然地说,愿意啊,至少那时候公平。
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有人一直在说贫富分化愈发严重的问题,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有人认为不公平是一个非常严重现象,他们呼吁,即使人人平等从客观来讲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们需要机会平等。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论调,应该把富人的钱收过来施行再分配,不能因为不同的人出身不一样而导致命运不一样,富人们不应该享有特权。
我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无法忍受矛盾的思想的,他会纠结,一直纠结到想明白为止,否则睡不着觉,因为我就是这样。后来长大了学了物理了我才发现我错了,人们其实完全可以忍受矛盾的思想,而且可以在矛盾思想的指导下活得贼踏实。只要这件事跟自己的利害关系不大,不是威胁到自己当下的利益,人们完全可以忍受混沌一坨的思维,照样能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活得好好的。
在这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上,人们相当喜欢跟比自己强的人比,因为在他们的假设里,只要均等了,就可以不用付出代价得到那些付出代价的人所享受到的服务了,或者会假设即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把大家的水平拉平,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根本不会这样想,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难道真的要跟非洲的难民们竞争医疗服务么?我们难道真的要跟非洲的难民们竞争教育资源么?不患寡而患不均,为啥不考虑比自己差的人呢?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才是那个寡啊。
讲道理,即使贫富差距太大的确不是一个什么值得称道的事实,但我认为,想要摆脱这样的状况,把富人的钱收过来再分配根本就不是一个办法。
我们这样想。假设你很聪慧,很努力,原本累死累活地工作可以每月赚50K。这时你有两个同僚,我和我老婆。我俩又笨又丑,而且跟你没有任何私交,我俩最关注的事情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都属于那种工作只用掉50%的精力的类型,所以我俩每人每个月大概只能赚5K。这时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施行均分工资的方式,于是就会变成这样的情况,你每个月要拿出30K交给我俩。
如果我们仨必须绑定在一起不能退出,这时你会怎么想?考虑最极端的情况,你会撂挑子不干了,反正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使你啥也不干,我俩每人每个月还得倒贴给你1666呢。
那么再接下来还会怎样?还是考虑最极端的情况,我跟我老婆也啥都不干了,于是最后结果就是咱仨等死得了。这个逻辑叫做“公地悲剧”,然而现实中并不存在“公地悲剧”,因为拿命赌气实在太傻,所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咱仨达成共识,每个月每人只赚5K。
虽然我们仨在账面上是均衡了,但实际呢?我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被彻底打击了,这就是把富人的钱收过来再分配的结果,很糟糕。
这个办法行不通,可是只要不这样搞,只要每个人的努力跟他的所得大概是一个正比的趋势,那么两极分化的结果就不可能避免,最终就又会变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因为我如果比较成功,我就会把我变成功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孩子,并且也愿意为他的成长投资,于是我孩子变成成功者的概率就更高。等我孩子长大了,他又会把他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他的孩子,然后他也愿意为他的孩子的成长投资。所以这种差距不仅会继承,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地越变越大。
我承认有时确实会有子女全是不肖子的情况出现,但不管怎么说,总的趋势来说确实是这个样子,不然社会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担心了。之前就有个TED演讲,演讲者是一个巨富,他的论调是抬高最低工资的政策,主要原因是他担心穷人会拿着甘草叉造反。我的偶像万维钢也一直在说这个事情,总的态度是比较担心。不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压根不用管,最好的方式是接受这个现实,放任两极分化继续增大。
我们知道,非洲已经很穷了。跟非洲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简直就是一个发达国家。然而非洲人们的生活到底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差距变大而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很显然是变好了。就不说那些援助非洲的项目了,就说那款全世界唯一一款能够照清楚黑人脸的“传音”手机,简直形成了两者共赢的典范。所谓穷者越穷,那是相对于富者越富说的,如果拿现在的穷者对比30年前的穷者,现在的穷者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穷者了。科技越发达,满足过去的需求的代价就越低,一旦价格低下来了,穷者能够买得起,那才是真正的双方都受益了。
除了生活方面,富者越富又是也会带来一些过去没有的机会。这里想要提到这样一篇文章,是前段时间万维钢在“得到”上发的一篇推送,叫做《谈资比名牌包贵的社会》。
这篇文章说现在在美国,辨识高端人士的方式已经不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背得起奢侈品包包了,而是看这个人平时的谈资都是什么。好比一个人平时讲的都是《经济学人》杂志上的分析,那么不管这个人背的是怎样的包包,他铁定就是一个高端人士。因为为了看懂《经济学人》,他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要比奢侈品包包高太多了,而这样的人,基本不太可能是中低端人士。
万维钢对这个现象持相对悲观的态度,文化资本越来越贵,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消息,感觉上升通道更被堵死了。
然而对于这个现象,在我看来却是一个超级好的信号,因为文化资本所能满足的社会需求,已经开始逐渐取代过去奢侈品所能满足的社会需求了。
奢侈品贵在哪?因为它可以炫耀,它解决了人们彰显自己的需求。
不管一个人的价值观怎样,他总是会追逐那些可以彰显自己优秀的东西。那如果说文化资本变成了主流的能够彰显自己优秀的玩意,人们会追逐么?我坚信一定会,这不是对人性向善的信心,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去追逐优秀,那么他将会被环境排挤,从而失去繁衍的机会,“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我不要跟你在一起”,“我还是想找一个跟我价值观相同的人”,“没文化的人一点都不酷”,所以这些人压根就活不下来。于是在这个条件下,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就很可能因此而变成一桩生意。
一旦什么东西变成了商人可以逐利的生意,产品就会哗啦啦地涌现,而当中就一定会有一部分是针对中低端市场的。而且只要有竞争,市场就会自动筛选出最高效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当追求知识到了真正可以彰显优秀、涉及到繁衍机会这个层面的时候,底层人民的教育问题就很可能因此而被商人们搞定,其效果弄不好还会比义务教育更好,价格比义务教育更低,甚至还能替代底层人民生活中一些盗版宗教所能解决的需求,同时还解决了底层人民上升通道的问题。
虽然这时的底层人民口袋里的钱可能还是买不起最高端的教育,但不管怎么讲,至少他们拥有了选择任何形式教育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大家完全就是公平的了。这就像是虽然我买不起100寸的超大彩电,但我买个40寸的小彩电还是可以一搏的一样。而在这个角度的公平,即使会继续造成更大的贫富差距,也不是什么坏事。
那这时候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呢?不敢想象,不过我觉得应该挺美好的,至少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吧,不至于说一个人年龄到了进了社会,一问三不知。而这一切,不仅是富人继续富下去的机会,同时也是穷人解决问题的机会。
所以讲不要仇富,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完全不需要的。不均不是什么坏事,这是社会奖励创造财富的一种激励模式。商业社会,只要人们是为了追求财富,最终还是得想方设法寻找需求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事实上正是底层人民。
仇恨他们倒不如相信他们,只要我们展现出了自己的需求,敏锐的他们就一定会嗅出需求的味道的。只要有利可得,他们推陈出新的速度绝对比生猴子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