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般发明了云梯,建议楚王用云梯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急忙从鲁国出发赶往楚国,他要阻止楚王攻宋。
墨子徒步走了十天十夜,鞋子磨破了,脚也磨破了,甚至生出了茧子,他从衣服上撕下布片包住脚,继续赶路,终于在楚王发动进攻前赶到楚的国都郢城。
公输般与墨子本是好友,见到墨子他很高兴,可墨子却一开口就请他帮自己杀一个人,称这个人侮辱自己,公输般不高兴了,对好友称自己讲道义,是不杀人的,于是墨子趁机提出自己对楚国攻打宋国的看法。
墨子认为:楚国地域广阔而人口稀少,宋国地域狭窄,楚国却要损害自己稀少的人口去占领宋国的少量土地,不是明智之举;宋国没有罪过,却要去攻打他,非仁义之事;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劝谏,是不忠心(指作为楚国臣子的公输般)。
公输般认为墨子说得对,然而自己已经向楚王献了云梯,不发动进攻是不可能的了,见他这样说,墨子就叫他带自己去见楚王。
楚王早听说墨子是北方的圣贤,立即接见他,墨子向楚王重申了自己对于楚攻宋的看法,并且称:楚国有方圆五千里土地,宋国只有五百里,楚攻宋好比自己有轿车,却去偷邻家的破车;楚国物产丰饶而宋国地产贫瘠,楚攻宋好比不要自家的米肉,却去偷邻家的糟糠。
楚王虽赞同墨子的意见,却沉吟道,云梯已造就,总得去攻了,墨子见如此,便对楚王说,难道一定能攻下吗?于是建议楚王拿些木片来,他与公输般模拟演示一番。
木片拿来了,墨子解下自己的腰带弯作弧形比作城,凸面向着公输般,叫他攻,自己守,木片来来往往,公输般先后换了九种攻法,均被墨子化解;然后墨子将腰带弧形的凸面向着自己,叫公输般守城,自己去攻,换了九种攻法,公输般都未能守住。
公输般见自己的攻城策略被化解,神色讪讪的,嘟囔着说,我知道怎么能赢,但我不说,墨子也说,我知道你想怎么赢我,我也不说,楚王不知道两人的玄机,问他们在打什么哑谜,墨子告诉楚王,公输般的意思是杀掉我,他就能攻下宋国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我已经将守城方法教授给了我的三百个弟子,此刻他们拿着守城器械,已经在宋国都城布置完毕。
楚王见如此,就打消了攻城想法,宋国人民因此免遭战争涂炭。
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非攻》故事,取材于我国古代典籍《墨子·公输》,鲁迅先生以通俗优美的语言将故事生动地展现给我们,故事中的墨子智勇双全,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劝阻楚王攻城,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有高超的守城策略和能力,能够抵御公输般发明的先进攻城器械云梯,否则,即使他再能口吐莲花,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楚王也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
没有墨子的巧妙进谏和有效防御,当楚国大军兵临城下,宋国人民必然饱受战争磨难,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个方面讲,墨子实是宋国人民的大功臣。
鲁迅先生在文中还巧妙地嘲讽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文章写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我国东北,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主义,表面上却发表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于是鲁迅先生让文中的“曹公子”——墨子的学生,在楚国即将攻城时,在宋国都城里不采取实际行动,却可笑地、激动地向大家演讲:“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国民党政府在敌人的侵略面前不抵抗,却用“救国”的名义,策动各地他控制的所谓”民众团体“强行向人民募捐,借以搜刮民财,于是先生叫文中的墨子在救了宋国民众返回鲁国的途中,经过宋国,却被宋人的”募捐救国队“搜检随身物品,连仅有的一个破包袱也被强行捐了去,致使他狼狈地淋雨赶路,看到这里,不禁忍俊不禁,为鲁迅先生的幽默和辛辣笔触所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