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1154)进士。任永州零陵丞时,谪居永州的张浚(曾为抗金派大臣)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奉以为师,自号“诚斋”。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历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东宫侍读、秘书少监等职。权相韩侂胄当政时,他家居十五年不出,忧愤而幸。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投降。他性格刚直,为政清廉,遇事敢言,甚至敢于冒犯皇帝,因而终于未得大用。

        但是,杨万里的诗却在当时名声颇大,南宋人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称作“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他的诗起初效法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弊病,尽焚少时诗作江西体千余首而另辟蹊径,由诗法古人走上了取法自然的道路。他认为“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他的诗大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形象,并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正如他在《荊溪集自序》中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因而他的诗大多是即兴之作,语言通俗新鲜活泼,词意显豁,形象鲜明,尤以七绝见长,在南宋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著作有《诚斋集》。

        杨万里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成就是很大的。“暮鸦翠纱忽不见,只见澄江净如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诗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但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他的许多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插秧歌》就是其中的一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插秧歌》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作者辞官在家。也许出于其阶级地位的局限,诗人的感情有着极大的隔膜。《插秧歌》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他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语言明快,行文简洁,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笠”是草笠,一种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雨的帽子。“兜鍪”,即头盔,古代士兵所戴常用于保护头部。“簑”,“蓑”的异体字,是用草或棕织成的一种御雨工具。“甲”是铠甲,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做成。“胛”,指肩胛。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也许这种场面感动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前四句作者是在极力描绘出一副生动的画面的话,那么,这里的雨就是这幅画的背景。有了它,劳动的繁忙和劳动者的吃苦精神,就会得到很好的衬托。然而,诗人并不就此满足。接下来的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唤渠朝餐歇半霎”是农妇招呼农夫休息。“渠”,即他。“朝”,读作zhāo。“霎”,片刻。“半霎”,极言时间之短。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由此可见,插秧是多么紧张,农家老小,早早起来,干到现在,竟连饭也顾不上吃。“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根未牢莳未匝”。“莳”,是载插。“匝”,指完毕。他的意思是说,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秧根未牢莳未匝”。“匝”,完毕。他的意思是说,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其实,不但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农家插秧图。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衬,形象清晰,意境显豁。其次用对话把意境推向深远,读来耐人寻味。人们都说杨万里的诗多是即兴创作,口语入诗,生动活泼,《插秧歌》就有这个特点。但由于诗人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于这里我们可见“诚斋体”之一斑。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附】译诗

插秧歌(民歌式)

田夫把秧苗抛过来,

田妇接住赶紧插。

大儿子弯腰插苗忙,

小儿子却把秧苗拔。

草笠仿佛是一顶头盔,

蓑衣犹如战士的铠甲。

濛濛细雨落个不停,

全家人从头湿到胛。

“趁空赶紧吃早饭吧,

顺便还能歇息半霎。”

可他忙着手里的活计,

低头弯腰不说话。

“秧苗根虚难成活,

插不完饭也难吃下。

你别在这里喊叫啦,

快去照看咱们的鹅和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