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忽视是很浩瀚的现象。父母们习惯于关注自己的给,而不是孩子的需,回想我女儿的成长历程,的确我也存在这方面问题,很多时候我并不能充分地顾及女儿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重要的这个事实,有些时候因为害怕其实大多是想要省心点而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并且因为我的成长中习惯了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从而缺乏觉察,认为理所当然就该如此延续老一辈的样子。
昨天晚上陪老妈出门遛弯,看到邻居两岁的宝宝要去楼下玩,她的妈妈说,我们明天早上去,宝宝很大声音说,不行,我就要现在去。妈妈说我刚回来,还没进家,你感冒刚好,外面有风会着凉的,太晚了咱就别去了,孩子摇头晃脑表示抗议,感收得到他的强烈需求,可他太小拗不过妈妈,被妈妈抱起来硬带回家了。
我当时的心境忽然觉得孩子很委屈,那么想出去一下,妈妈这样无非是自己不愿下去,忽视孩子的感受,用这种说辞推托觉得有点过,孩子非常想要的,妈妈满足他也并不困难,也没有多少害处,只是稍稍费一点事,孩子就能得到满足,感到被重视,哪怕在门口站一站呆一会,为什么就不去做呢?妈妈那么的爱着孩子,为什么当他需要却因为自己省劲不给到孩子?
当然,我之前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干过类似的事情,有时还会觉的太顺从孩子,算不算是溺爱的表现,会不会把孩子宠坏了。因为我们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百依百顺的爱,身边人也如此教育孩子的,很正常。
实际上,真爱,永远不会溺,而溺从来也不是爱。因为溺是没有界限的,溺是父母内心不敢拒绝,是父母见不得孩子难过即便那个难过是良性的,父母见不得孩子对自己失望,忍受不了孩子对自己疏远,所以就以孩子满意为标准而却无界限的逢迎孩子。
爱不是这样的,爱是可以说“不”的,但每一个“不”都是出于爱,都是出于这样更好这样才行,每一个“不”都是必要的,而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尤其是那些孩子想出去,爱脱鞋光脚丫在家里走动,刚收拾好的沙发被摆上玩具等类似事件,属于尽可能满足的范畴,这种满足不会宠坏孩子。相反,能让孩子感到你重视他的意愿,日积月累,会让他相信如果是你能够做的,你一定会满足他。这样一方面会减少他对你的试探(试探你是不是重视他,爱他),而因为有了对你的信任,他会更愿意接受你的限制和拒绝。从具体事件行为层面看,这样的体验式事情,孩子经历了,他尝够了这件事的舒适和兴奋,会觉得不过如此,加上父母的提醒,她也会觉的麻烦,一个时间段以后,自然就不再要求了。体验才会不断完善,提升和成长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