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MBA同学,在念MBA期间几乎每一场活动都不缺席。
无论是聚餐、校际比赛,还是企业参观、晚会,一周至少有3个晚上、1个周六或周日花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上。
用他的话说,“念MBA不就是为了积累人脉吗?”
3年下来,确实人人都认识了他,他也时时以“人脉深厚”自居,在班上四处炫耀他前天跟这个师兄见面了、昨晚跟那个教授吃饭了。
可当他毕业答辩出现问题的时候,连一个出面帮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最后只能多修了一年才拿到MBA学位。
反而我这种隔三差五才有空参加一次活动的人,论文打印出问题时,好几个同学帮着处理,赶在最后一刻成功答辩。
为何我的这位同学,四处社交、有心积累“人脉”,最后却一点人脉都没能积累下来呢?
在原始时代,人类要与力量比自己强数倍的动物抗衡,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大家协同合作,共谋出路。
随着团体规模逐渐壮大,最原始的「圈子」——聚落,便诞生了。
也就是说,让自己持续生存下去,远离危险,是人最基本的本能。
这种本能,会导向什么结果呢?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抱团合作。
人会依照不同的出身、喜好、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组成不同的「圈子」。
这其中,我们的一项基本倾向,就是:以圈子为界,对内保持趋同,对外表示排斥。
也就是说:对于同在一个圈子里的人,我们会希望彼此之间更加相似,这样圈子才得以存在。而对于圈子外的人,我们会希望差异更大、更优越,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这里列举两个反面例子。
抓螃蟹的时候,如果你只抓了一只放进背篓里,那你就要盖上盖子,因为螃蟹会顺着背篓爬出去。
但如果你抓了一堆螃蟹你就不需要盖盖子了,因为无论哪一只螃蟹爬上去了,其他螃蟹都会把它拽下来。
在一篓螃蟹里,大家都处于死亡的边缘,为了保持内部趋同,螃蟹们心想“我要死了,你也不能活”,到最后,一只都活不了。
一般来讲,在生命攸关的情况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留住小命。但这些螃蟹都各顾各,为了活命,跨过同伴的身体,拽下同伴,只为自己着想,能活着才怪咧!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有句话:寝室,是堕落的开始;合群,是淘汰的起点。
曾经有一个宿舍,宿舍里面有6个人,每当凑齐5个人的时候,宿舍长就会组织大家开黑DOTA、吃鸡,在这个堕落的小「圈子」里,大家深陷“被淘汰”的漩涡而不自知。
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那怎样才能创造或者加入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吸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脉圈呢?
世界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说: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
我那位同学之所以比不上我,是因为他并没有了解到人脉的本质:可交换价值
一个人要收获好的人脉,要满足一下条件:
自身有足够分量的可交换价值
针对相关领域传递价值
维护人脉
一、提高自身价值
是人都会辜负你,但你的本事却永远忠诚。
想被别人尊重,必先尊重他人。同理,想获得他人帮助,必先帮助他人。而帮助他人的前提:你要有本事帮助他人。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位亲子教育领域的大咖,他不时在朋友圈征稿,但我对他所从事的领域一无所知,帮不上忙,基本上不能给他带来任何价值。
这时就需要选择目标领域并进行持之以恒的深度学习了。直到能给他人提供价值,才能算小有所成。
二、针对相关领域传递价值
当你的本事提高至足以给他人带来好处时,就必须有针对性的链接相关人脉,进一步提高自身价值。
那怎样才能链接相关人脉呢?
搜索相关人脉
1、微博。在各类知识付费平台了解相关领域大咖后(在行、得到等),在微博直接私信相关人物,我认为这是最便捷的链接人脉的方式
2、知乎。一般的行业大咖为了提升自身影响力,会在知乎上开设专栏或者与知友互动,这时你可以提出问题并邀请对方回答或者直接私信对方。
3、邮箱。如网易邮箱,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加对方微信直接沟通呢?因为一般大咖不喜欢用微信和陌生访者交流。
4、脉脉。相比于线下耗时耗力的商务社交,脉脉借助“人脉拓展+实名社交+职业认证”,帮助职场人士在线上高效地结交朋友、交流合作,提升工作效率和职业机遇。
5、领英。领英是一个全球性知名职业社交网站,是一个职场人士的沟通平台。一般的大咖都会在上面注册账号,扩大人脉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人士的交流。
三、维护人脉
对于不同的人脉关系,我们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圈层采用不同的维护方法。
而一般的人脉圈可分为三种:
互利圈
人情圈
交心圈
(一)互利圈
顾名思义,对于此圈层的人脉以“利”为出发点进行维护,随着你的个人价值不断提升,此圈层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因此,你只需给他人提供价值即可,无需投入太多感情。
(二)人情圈
一般的人情圈是由“互利圈”的人脉演变而来。当你投入的感情逐渐增加,对方必然会感受到你的用心,也会以同等的感情回应你。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真诚。正如罗胖所说: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适当减少利益交换,更多的往对方的人情账户中投资。
比如,逢年过节时的问候,别人生病、失意时的慰问等。
虽然“人情圈”要用心维护,但要注意不要陷入各种随份子的“仪式性人情”以及行贿式的“功利性人情”中。
(三)交心圈
此圈层的人脉可遇不可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此圈层的对象多为读书时期的同学、朋友。而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积累到这个圈子的人脉。
此人脉圈多以价值观上的交流互动为基础,平常所说的“谈心事”对象即属于此圈层的人脉。
“交心圈”的关系维护很简单,甚至比“互利圈”还要简单,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刻意,随心而为即可。
哪怕平时可能交往很少,但一旦有难,双方必会鼎力相助,甚至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