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
“赶紧找个对象嫁了吧。“
“我想喝喜酒了。”
“给你介绍个对象好不好?”
最近半年,时常听到这样的话。
初听时,觉得新奇害羞。听多了,便心烦反感,除了亲妈,别人说这话都是多管闲事。
然我生性敏感,这些话在我心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使我不得不正视这件事,乃至思考这件事。
01为什么我被催婚?
不管怎么说,成为被催婚的对象,说明有人关心我,为我操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不关心你,管你结不结婚,他们的日子还是照样过。可能也有些人纯粹是多管闲事,什么事儿他都愿意去插一脚。
我94年生人,自2017年开始,就被定义为“到年龄了”。
他们坚持认为二十几岁的女孩子嫁人生子是自然的、应当的,其实是无理由的,就该如此。
正如几百年前,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嫁人生子是自然的、应当的,到了20岁,就是“嫁不出去”、“没人要”的老女人。
不在应当的年龄嫁出去,就会成为异类。在农村,30岁没嫁出去的姑娘,会面对什么样的闲言碎语我不知,但大概可以想象得到。“这姑娘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么大了还没人要?”“这姑娘肯定有什么问题,不能要。”“老姑娘”,“剩女”……
这时,这样的姑娘似乎成了社会上的垃圾,只需草草打包送人,不管对象如何,只要性别为男就行。我想现实生活还不至于这么残酷,但“几乎没有选择权”“选择有限”是他们认定的。30岁的姑娘,想嫁个好人家似乎成了奢望。在你年轻的时候,你还可以挑挑拣拣。等你不再年轻了,就没得挑了。就像菜市场的大白菜,越是新鲜越容易被买走,等到蔫了,就无人问津。
我妈妈就很是担心,如果我蹉跎到了30岁,会找不到好对象。
也有人会觉得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工作生活太辛苦,早点嫁人,有家有依靠。
02为什么我不谈恋爱结婚?
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结婚是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的事情。我不结婚因为我没男朋友。我不谈恋爱,一是不想谈恋爱,二是对婚姻生活的些许畏惧。
一年多的单身生活,让我学会了独处,自己与自己相处。对于另一个人的期望,成了在灯罩中静静燃烧的小火苗。它一直在安静地燃烧,直到某一天,烈焰焚天。这是内心深处的渴盼,渴望爱与被爱,我不能否认。
但是,现实的状况是,我没有做好准备,或许是那个人还没有来。在他到来之前,我享受着这种内心平静无波的状态,享受一个人的自由自在与自得其乐。我不会觉得独自一人的生活辛苦或者凄凉,如果灯具坏了需要自己解决,快递太重拿不动,一个人吃饭逛街……这些算是辛苦或者凄凉的话,我想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麻烦。
身边的同事大都已婚,他们无意中展露出来的家庭生活,让我对婚姻产生了些许畏惧。如果婚后是那样的生活,我不想要。
丈夫婚前婚后的反差,只有真正一起生活,你才会知道他在婚前向你隐瞒了什么,也许那一个小小的隐瞒正是你无法忍受的一点,如果早知道,你也许就不会跟他结婚。
妻子自然是要做家务带孩子,但如果和丈夫一样工作,承担所有家务,照顾孩子大小事务,还要受到丈夫的怨言,那种暗示你活成黄脸婆、剥夺你个人的追求的生活,这样的婚姻我无法向往。
妈妈围着孩子团团转,和婆婆之间矛盾冲突,对丈夫不再心存期许而妥协……一个女人就这样被囿于家庭之中,痛并快乐,无法解脱。如果这是每个家庭无法避免的,我希望我进入那座围城的时间再延迟。
03对结婚的思考
因为年龄到了而结婚,为了结婚而结婚,对此,我决不妥协。
现在,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我的婚姻与国家的安全无关,与家族企业的利益无关。我的婚姻只有我和他,我的至亲家人和他的至亲家人有关。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不能自己选择时间、选择他呢?
当催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无法抑制地对婚姻产生了抗拒。
直到妈妈说:“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结婚生孩子是生命必不可少的过程……”
并不是这句话本身有多大的力量,而是妈妈说这句话时,她的声音、语气、神态配合着内容,散发出一种温馨祥和的自然。
我心中的戾气就此消散。
我震颤于人类自古以来结成家园、繁衍后代的本能。我最初以为那是泯于众生的开端,步入婚姻,被无尽的繁琐和烟火湮没。却忽视了最本真的生活,原本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碎之中。
一个女人成为妻子,不仅仅是因为她与另一个人携手走了一趟婚姻的形式,更是因为她在那段婚姻中与付出劳作、付出感情,与那个人一起,构建“家”的所有物质世界和精神港湾。
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不仅仅是因为她生下了孩子,更是因为她在孕育的过程中与之骨血相连、同生同息,在养育的过程中与之共同生长,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轮回或新生。
筑爱巢或是创新生,都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伟大创造。人因此绵延不绝,平凡的人因此有了不平凡的伟大。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爱。要有爱,才能创造并沉浸于其中的幸福。
我的妈妈尽管一生平凡,生活也许会给她困厄苦难,但她仍然会带着一颗淡然的心笑对生活。我知道她的最大幸福系于我身。生活是自己创造经营的,你以爱为基,爱拥你入怀,你消沉逃避,它只能回以冷漠。
不必也不应抗拒婚姻,我相信,一旦那个人出现,爱到自然,婚姻可以是美好的归宿。
04对相亲的思考
我对“相亲”一词的理解是:陌生男女以结婚为目的相看对方。首先,男女相亲之前,大都是不认识的。其次,相看的目的是结婚,相看满意就结婚,不满意就作罢。再次,相亲的途径有很多,别人介绍,社会团体举办的相亲活动,相亲网站,相亲节目等。
我不否认,很多的夫妻通过相亲结成良缘,同时,我也不能无视很多的男女因相亲结合而成为怨侣。
我对相亲是反感的。
反感的原因在于,在相亲的过程中,双方都被物化。诚然,会有真实感情的碰撞交流,但更多的是指标的衡量,这个人他的某些特质或条件是否符合我的个人要求。很直白的表现就是,女方看男方,女孩的父母会关注他的工作薪资、是否有车有房,女孩会看他的长相身高等等。
长辈曾有心为我介绍对象,男孩是研究生,男方知道了我是师范毕业,若我能成为一名教师,考取教师编制,便会考虑与我相看。当时我愤而拒绝,言:“他想娶的是老婆,还是教师这个职业?”我并未深究彼时我缘何愤怒,后来我明了,因为屈辱。
因为自己像商品一样,自身所有像零件被分解、衡量、标价、挑拣,所以觉得屈辱。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冒犯,更是对人自身的蔑视。这样带着目的、极具功利性的相亲,在我看来,毫无意义,只会败坏这个社会的风气。
这样的相亲,不过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变体。区别在于,封建婚姻,相看的人是父母,子女基本要听从父母之命,看品貌、看家世;现在的相亲,是父母子女一起相看,以子女为主,看品貌、看家世。
一个家庭的组成自然要考虑客观的物质基础,却不应喧宾夺主,我相信那些通过相亲结成良缘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
而带着相亲眼镜去相亲,不能对那个人产生真正的喜爱之情,在此情况下,所有的喜爱之物都是可替代的,所有的喜爱都是无根之木,极易枯萎,除非正视那个人本身,发自真心热爱那个人的本质,方能枯木逢春。只是,这是一场巨大的赌博,输赢未定,代价多少都不小。
而在21世纪,你有选择的自由。既然我有选择的自由,我放弃相亲这一个,甘愿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与承担后果,又有何不可呢?
文/须尽情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