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和C端的用户最终都指向人,但却是两拨完全不同的人。
B端给人的感觉往往冷血、理智,眼里只有ROI;而C端暴躁、冲动,情绪化是他们的集体标签。
南橘北枳的道理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对产品经理是否同样适用?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B的产品做多了必然不会一腔热血;而2C的时间长了不见得能冷静分析。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设想这样一种情况:两天赋,性格都差不多的人,分别做了2B和2C业务的产品经理,三年/五年/十年后,俩人会有哪些大的差异?
想必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综合而言,PM的主要观点为:
1、2C产品间的区别是目标人群和场景不同,而2B产品间的区别是业务不同;
2、无论2B还是2C,关键是格局和能力,只要能登顶,看到的风景一样优美;
3、2C做多了很会皮,2B做多了,皮的欲望都没了。
以下,一起查看PM们在PMCAFF互联网产品社区上的回答:
koyas
深耕产品人 •高级产品经理
个人一直做电商行业,2C、2B都涉及较深。概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一、2C产品的本质是人性,2B产品的背后是业务
2C产品直接服务于个人,是像你、我一样的活生生的人。我使用这个产品,是为了满足人性中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我想摆脱孤独,想能时刻跟人保持联系,所以我使用微信;我喜欢看美女,享受与美女间亲密互动,所以我用YY;我喜欢刷微信、玩手机,可是手机越用手机越慢,很不爽,所以我用猎豹清理大师。
而2B产品虽然也是被“人”所使用,但这个人不是张三、李四,而是客服专员、维修工程师——用户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自己所属的团队、部门、公司等业务组织。使用这个产品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他要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某种业务。
2C产品间的区别是目标人群和场景不同,而2B产品间的区别是业务不同。
二、2C产品设计更偏感性,2B产品更偏理性
各种产品方法论中最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是“用户痛点”。满足了用户某个痛点的2C产品产品才可能被使用、被传播,进而生存下来。而“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通过理性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痛”未必真的痛。
2C产品经理需要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自己代入到用户场景,想用户所想,感用户所感,自己能够感觉到切身的痛,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痛点。比如微信摇一摇,将强烈的荷尔蒙释放的欲望代入到产品设计中,才可能有摇一摇的手势、来福枪栓的音效、大门开闭漏出小红花的动画等各种微妙的情感化设计。
而在2B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业务流程、各种业务间依赖关系、穷尽业务场景等,抽象影响因素、梳理逻辑流程、推导因果关系,都是理性思维的主场。
三、交互、视觉设计,对2C产品是命脉,对2B产品则是锦上添花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一个界面丑陋的2C产品会被用户分分钟卸载掉,连被骂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交互、视觉不仅仅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很多产品问题的解决、产品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交互视觉层面的设计。
而对于一个2B产品,大家更常关注的是功能。2B产品的交互往往比较简单,菜单、按钮、表单等常用控件已能满足需求。视觉设计的空间也比较小,而且好不好看、版式是否清晰、是否有视线引导等等对业务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交互、视觉的设计,就算有考量,在开发优先级中也是比较靠后的。
四、2C产品相比2B产品更易量化
对于2C产品,无论产品目标是什么,通常都可以找到量化的指标。比如产品目标是用户量,可以用拉新数、日活、月活、留存率等衡量,如果产品目标是收入,可以用ARPU值、付费用户比率、收入总额来衡量。但2B产品则很难有量化的衡量。产品背后的业务可以有各种量化的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用来衡量业务的,而不能衡量支持业务的业务系统。
五、2C产品用户对使用成本0容忍,2B用户却能接受高学习成本
《Don’t Make Me Think》是一部用户体验领域的经典,书名直译是“别让我思考”。现在一个优秀的2C产品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操作简单、指引明确,用户常常还没觉察就已经实现(bei)目(hu)标(you)。
在2C产品中产品经理会被用户喷成狗,在2B产品中却会被尊为师。2C产品的Q&A就算再精美也没人看,但在2B产品中培训手册却是必要的输出物,还要尽可能的详细。而且可能还要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对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Chan08
垂直小众领域• CTO
恰好都做过,可以聊聊我的看法:
客户不一样:
2C:有能力间接或直接上网的都行。;
2B:政府、企业。
业务特点不一样:
2B业务普遍情况下其角色、权限、业务相对2C而言要更垂直一些;
2C在体量大了以后,高并发、海量数据处理等问题相对2B来说更为突出。
思维方式不一样:
2C是流量为主(快速迭代,先做体量,得用户得天下);
2B是以服务+效率为核心(得大客户得天下,要挣钱? 可以,先跪下)。
项目管控和实施方式不一样:
2C:先搞个BP、确定范围、设计信息结构、定义功能规格、设计交互、上线、分析数据、数据驱动、优化迭代、搭建需求池、盈利模式................(要够大、够炫耀、够夺目)
2B:售前支撑(很多2C产品转来做2B都死在这个点了)、需求引导(大客户都会做定制,这个时候会遇到很多奇葩客户所以需要去需求挖掘、需求引导)、控制成本(放弃精雕细琢、满足客户需求为主)、控制进度(凌晨你对着研发兄弟说:在坚持一下,客户马上验收了)、项目收尾(客户爸爸,你看我跪姿咋样?验收了吧。)
无论2B还是2C产品我认为无关乎工作年限问题,关键是格局和能力,只要能登顶,其实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优美,差异也会越来越小。
daft.fu
隐居 • pm
恰巧都涉及过:
客户群体不一样:
2C的客户,可能普罗大众,他可能是个老师、是个护士也能是一名蓝领工人或是家庭主妇。
2B的客户,一定是预设好的。可能是是某一个公司的全体员工,可能是某一个工地的全体工人。
目的不一样:
2C,我们是要创造一种方式,举个例子,支付宝。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支付方式。
2B,尽量不要改变原本的工作方式,只能是提高原本的工作效率。把原本的工作方式进行整合。
需求来源不一样:
2C的需求来源于创造、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等多方面考虑。
2B的需求一定是来源于用户本身。客户的目前工作方式中存在着哪些痛点?研究清楚这个就好了。
思考方式不一样:
2C的产品思考的是不同,我要做出差异化,赢得市场和流量,不然活不下去。我思考的是求异,求变,创新!
2B的产品思考方式是,趋同。最好趋于本行业最标准的产品,别人有的,我们一定不能落下,超过别人的点是在细节上做到更加的人性化。做到实实在在的为客户解决真正的痛点。
再就是题外话,行事风格不同:
我做2C的产品时,我觉得我更加的有活力。每天想点子想到半夜,抽着烟,领导跟我一起抽烟,我们激情澎湃,讨论到半夜1点多都浑然不觉。因为,我们都认为,我们在寻求生路,求生欲是很强的。
我做2B时觉得自己更加的沉稳,缜密,不能出现bug,否则将会失去客户的信任。但求生欲不那么强了,因为都知道公司的业务来源于关系和多年的口碑积累,客户也懒着换合作伙伴。
所以,你做的东西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好坏之别,也无需你去创新。创新了,客户的上层也不批,贵了还得重新制定标书,反而让客户觉得你们是为了贵而创新。
总结,我还是更喜欢做2C的产品经理,我喜欢看地铁上偶然间看到一个人在用我设计的产品,那种感觉,非常的奇妙。而2B时看到客户用我的产品时,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
2B接触的用户层级是多,挖需得经过售前,产品付费方、主要业务使用方、权限设置尤为重要;
2C触达用户的层级是垂直得,你本身也许就是用户,更重交互体验;
2C项目周期相较2B短、迭代更快,对于个人发展而言项目多,就业覆盖面广;
2B时间长了更单一垂直,只能在本行业发展,所以选择行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