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下午两点半,一周一次家长心理沙龙准时开始了,与以往一期六次的课程相比,这次心理沙龙是每期一个专题,参加的家长全都是一年级家长,是参加前两期心理沙龙的家长中愿意来更进一步成长和学习的。
沙龙正式开始之前,郭老师让大家每个人分享这一周来最开心的事情。大家迫不及待的开始说,有的说:“我家刚刚买了大房子,跟我以前想象的一模一样,我特别高兴。” 有的说:“我儿子第一次说谢谢妈妈,我特别高兴,这是儿子以前从来没有说过的话。”还有的说:“上周我过生日,老公第一次给我买了化妆品,我特别开心。”有的说:“女儿以前进步了,爱上幼儿园了。” 还有的说:“老公比以前更支持学校的工作了,主动要求来学校护路。” ………… 郭老师最后总结说:“看来大家通过前一段体验式学习,每个人都进步很大,成长很快。学习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看书——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学习,这样才能螺旋式地成长,进步才更快。
接下来郭老师提出了今天沙龙的主体——界限。关于界限,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是底线,有的说是度,还有的说是划清界限等等。
其实,从心理学上讲,界限是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主要是指家庭界限,是系统内各个部分和系统之间抽象的分界,通常通过谁可以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来加以界定。能够用来区分各个次系统,并维持所有家庭此系统的相互依赖。
通俗地讲,界限的意思是说要界定一个人的所有权的这个界线,就是说什么是我需要负责任的,什么不是我的责任,不需要我负责的。打个比方就好像有一个花园,界限就是这个花园的篱笆墙,这个篱笆墙就圈出了一个空间,让我们知道说这里面的地方是让我自己掌管的,花园里面花草的生长的情况是我需要负责的,所以这个篱笆墙就是我们所讲的界限。
其实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有空间、有界限的,无空间的爱,实际上是缺乏安全感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需要有空间,这就是界限。
如果我们有了这个界限,我们就知道怎么样教养孩子。如果界限不清,或界限模糊,对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接下来郭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上海一所大学的一个女研究生自杀了,原因是从小到大父母包办了她的一切,操纵了她的一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30岁的她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做,一切都没有自己的主张,连谈恋爱也不会,最后自杀了。站在妈妈的角度,她从小包办女儿的一切,操纵女儿的一切生活,结果是害了女儿……
在这个案例中,父母与女儿的爱界限是模糊的。
在界限模糊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过于的溺爱,孩子过于依附于父母,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像这个研究生一样,父母这种不透风的爱使孩子完全没有了独立性,以至于长大以后什么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都不会做,一切都要靠父母代劳。
立界限是父母亲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可是,常常又是我们中国父母亲很难做到的。
接下来一个家长分享了另一个案例。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八岁的女儿,每天清早闹钟一响,她就立刻叫女儿起床,帮她穿衣服,然后做好早点,让她去吃,还要不停地对她说,快点吃,少讲话,不要耽误时间。然后急急忙忙地送她上学,每天早上就像打仗似的,觉得很累,但她看女儿反应觉得女儿是在等着妈妈做事情,而且还怪妈妈说:怎么这么唠叨?妈妈为女儿做了所有要做的事情,但女儿还是不高兴,妈妈心里感到好委屈。
这个案例说明,妈妈把女儿准时送上学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女儿的责任,而女儿也这样认为,上学迟到是妈妈的问题,而不是她的问题,这就是没有界限,妈妈和女儿之间没有很好地划分责任,界限不清。
其实,孩子上学这件事,早上上学不迟到,是孩子的责任,不是父母的事情,我们常常把它混淆了。
清晰的界限,有“我”的独立感,又有“我们”的归宿感。没有界限,孩子内心没有稳定感,他会不断地、无意识地试着找到舒适的界限。
那么,设立界限有哪些好处呢?首先,立界限可以帮助孩子有安全感,比方说如果我们把车开在一条比较危险的山路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如果这个山路上没有围栏的话我们会开着很危险的。可是如果有了围栏,我们就会觉得很安全。所以,围栏就是这个界限,告诉孩子什么是能做,什么不能做,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里做他想做的事情。
其次,立界限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什么是自己应该负责任的,什么是父母应该负责任的,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负责,不能由父母代劳。不只是让他现在负责任,遵守规矩,也是要帮助他们将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婚姻。
所以,给孩子设立界限是父母重要的事情。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分享,家长们纷纷表示,对孩子的爱要有适度,要有界限。“尊重而不放纵,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过度的溺爱,只能是过早折断他们飞翔的翅膀。
“小时候你给我折断翅膀,长大后却怪我不会飞翔。” 这是许多少年犯罪孩子的心声。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给孩子适度的、健康的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