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王阳明传》的大概都知道这段:
先生(指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记得当年课本里将王阳明归为唯心主义,其与正统的唯物主义格格不入的。长大后才发现,唯物主义强调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人的意志还有什么意义呢?而唯心主义尊重内心的本源,反而可以让人找回自我的力量。年纪越大越明白: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提到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就比如盖房子,在动手前,必须有详尽的设计图,有了目标再去安排施工计划,最终完成建筑。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也应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由自己的最终目标或使命来衡量是否南辕北辙。其实人的一生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朵花一样,当你心中充满迷茫时,你的人生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当你有清晰的目标或使命时,那个目标就会渐渐鲜明起来。
《秘密》一书指出,吸引力法则让人们心想事成(Thoughts become things)。可惜这个观点被唯物主义者批得体无完肤,他们质疑:难道我每天躺在床上异想天开就能取得成功了?让我们把杯子里的水倒掉再来思考吸引力法则,它真的毫无道理吗?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预热效应。如果给学生相继呈现两个词,如“钢笔——西瓜”或“刀 ——西瓜”等,要他们判定所呈现的词时,刀后面的西瓜更容易被辨识。刀提前给西瓜作了预热,使得西瓜更快被激活了。还有比如你买了某个品牌的汽车,就会发现马路上更多地冒出很多同品牌的汽车。心中所想,看来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会吸引你走向那个目标。能不能梦想成真,关键是你渴望的程度。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是个非常强调“心想事成”的人,他在京瓷公司创业之初,就怀着“打造世界第一大陶瓷公司”的大志。书中提到:“梦想越大,离现实的距离就会越远,但是,尽管这样,不断想象实现梦想时的情景或者即将实现前的过程,直到清晰地‘看见了’成功后的种种景象,那么,在逐步看清实现的道路的同时,也能够不知不觉地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一步步接近成功。”
苯的化学结构发现前,凯库勒心里不断排列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苦思多日未果,一日做梦,梦见了曾经见过的一枚戒指,上面一条白蛇头咬着尾巴,变成了一个环。醒来后, 凯库勒成功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可见,如果心里孜孜以求,潜意识都会帮你成功。这种顿悟的瞬间,和稻盛和夫创新陶瓷产品时“ 拼命努力到神灵出手相助的地步”何其相似。
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马云相信的东西,就是头脑中完成第一次创造的未来,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他,慢慢清晰明白起来,直到在现实中看见成功的那一天。
那朵花不在你的心外,让我们以终为始,从心出发,让此花的颜色明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