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沼泽,愈挣扎陷得愈深。本来我是想等待黎明的,但是时间似乎并不属于我。最后,我便被这黑暗吞噬,这又是怎样的无奈呢?
我经常胡思乱想,也总是想出一些愚不可及的问题。我总会把生活中的琐事上升到人生的高度,把一些问题大而化之,然后品头论足一番。这样,我就会成为遗世独立的仙人,对我不赞同的事情不以为然。后来,疲倦了,“人生的思考”也就消失殆尽了。越长大,活的越谦卑。不敢再对人生振振有词……毕竟生来总得活着,两脚总要着地。
我从不相信有绝对高尚的灵魂,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就拿诗与远方来说,在穷人的世界里是不易存在的。一簞食,一瓢饮,很少有哪个穷人拿到食物后先吟弄一番。此间看来,活着就举足轻重了。芸芸蒿草,把生的意义诠释清楚已经实属不易,没有遗憾的活着或安然的死去那就足以为人称道了。生的领悟,慎而独之。活的信念,暮年迟迟。此番滋味已然不敢把玩,只待茶前饭后踏进万仞寻以慰藉罢了。我很佩服能创造出虚拟世界的人,不是说这种人可以心骛八极,而是他们可以凭借现实达到对生活的思考和疑问。这在生活中这无从说起,因为生到死距离隔出一个天际。
个人极其喜欢余华先生的《活着》。一篇文章人读的多了,这篇文章所折射的价值是趋同的。如果有再多的读者去读,很可能也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但是谈论活,就非这本书莫属了。过去的人写过去的事容易,未来的人却很难写出过去的浮云。余华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身临其境去感受生与死之间的活。生死不妄言,一篇小说贯穿着生死,用生死为代价把主人公的生活使步步推向绝望。可是,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福贵总能从夹缝中生存。活着能证明一切,但它不会自行求解。它可以你卑微下贱,但它还不足以让你屈服!
生者往前,活着往后。老爹没了,还有老娘;老娘没了,还有儿女;儿女没了,还有子孙。
福贵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心膛必然早已狰狞。如果此时执着于生命力量的强大与否,只看到余华笔下的斗争与生存或仅局限于抨击误导的时代和分文不值的怜悯,我想这是矫情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本就充满未知,属性固然,大可不必无病呻吟。与其堕落枯井,不如牵牛放马,共约长夜静待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