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你身边有多少灯光,你就有多少影子追随。只有当自己身处黑暗,才会体验到真正的孤单。
对我来说,一堆人打游戏没有一个人看书舒服,一群人无意义的狂欢没有自己享受时间舒服,当然我不是厌世,我仍会追随大众,因为厌世会让滴滴司机害怕呢。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重实用的倾向,或许这就是中国近年来创新力不足的原因。过度的寻求实用,说明白就是功利性太强,而科学研究是需要静下心来投入时间搞出来的。
看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讲到,欧几里得和法拉第的例子。一是说的是当年欧几里得的学生像他发问,学几何有什么好处?二是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演示时被贵妇人问到,这样的东西有什么用?按中国的人的标准学以致用来说,这个学生和贵妇有理。但西方的智者却现在老师一边,现在法拉第那边,赞美他们而鄙薄学生和贵妇。
恃宠而骄是十分愚蠢的行为,那些能把你捧上天的,能更轻易地把你摔下地。
人只会看到表面,或是只愿意看到表面
人类对彼此关系的付出永远不会对等,如果总是衡量谁多谁少,那唯一的结局就是分离。
《为什么要做好人》
俗言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追求着,以见贤思齐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渴望自己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好人”。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在好人群里也会有所谓的坏人。无论人之初是本善还是本恶,一个人的一生,会有着无数转变的时刻。
为什么要做好人呢?时刻严格的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必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他人所设立的标准,真的让自己过得舒服吗?
如果真的要说原因的话,当然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让世人都想以此为目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律目前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让人更加的自信,做一个好人,或是说以做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但是对于那些深刻要求自己的人也不是好事,除非你能做洪七公那样的人,在另一个人同样感觉良好的人的逼问下,能够正义凌然的回复到,我所杀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杀不得的。
但真正能够完全做到这种程度的人是不多的,人总会妥协,向命运的安排低头,你无法扼住命运的咽喉,那就让命运扼住你的。
相反,所谓的“坏”人,只是说那些并不觉得要做到很好的那群人。在真正以他们的方式活着的时候,不正是最轻松自在的吗?想做就做,仗剑凌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更像一个侠客,而非一个君子。
生而为人,却不知道如何为人。相对于人之初性本善来说,我更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恶,不然我无法想象那些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得如此之恶。 这是我曾经的一个微博,记得当时微博发布了很多揭露人性黑暗面的报道,我恰好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人之初,性本恶。往后余生里,人都在向善的方向努力,你前进的步伐越大,跨越的距离越远,收到的阻力压力也就越大;而走的越慢的,相对就更轻松,安逸,舒适。
那么人为什么要做好人呢?人追求的到底是舒服的快感,还是长久的压抑呢?我觉得,在那条路上,也没有必要非得走那么远。
《遛鸟》
三月春风到,茅屋小径生。
孤竹老友现,稚童遛鸟来。
阅读并不是要记住书中所有的东西,或完全以书中的准则去做事,而是要享受在阅读过程中的想象和思考,感受读书过程中的内心的平和与安静。
其实快乐和悲伤在生活中都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当心灵放松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快乐,当心情沉重的时候更容易感受悲伤。
一个人对所有人表达的感情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感受其他人对自己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知道,只是永远再无法表达了。
沉默寡言比声嘶力竭更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关心。
人总只能着眼到眼前的东西,一个例子是人们经常会在生日祝福快乐,而不会在意祝福你每天快乐的人。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快乐当然无法和某一天的百分之百的快乐相比,但每天快乐才是最好的祝福吧,而不只是某一天。
2019-3-31整理
时间顺序:倒序
这次没有记很多东西,可能是脑子想些其他的东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