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更加快捷、便利、低成本地接触资信,可实时上我们所接触的信息面却越来越窄。
拿起手机,随便刷几个APP,映入眼帘的全是热点、潮流、前卫、国家大事、新兴产业、中美关系、俄乌冲突、亚运会、某某地方高铁霸座、某某地铁站夜市有人打架、某某明星出轨离婚等等。这些信息与我们生活周遭真正息息相关的能有多少?——少之又少,我们所能参与的,无非就是点赞、转发、评论,没了。
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不可怕吗?
问问自己:
亚运会你去杭州看了吗?去机场接机冠军了吗?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亲自参与体育运动了吗?中国遥遥领先的奖牌榜分别是哪些领域?哪些是一直很强?哪些项目是有所突破?
地铁、高铁霸座,你遇到了,你敢谴责霸座者吗?还是当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或者拿出手机拍个小视频?你知道怎么应对?
中美关系面临危机,你用的国产车?还是美国车?你支持国产软件吗?支持国产手机吗?知道一个手机上有多少零部件来自于美国?
人不需要热点,对一个人的一生能有一个事件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就够了, 剩下的不过是新闻学里的流量,对了,现在叫互联网运营。
一个时代的人,不关注身边的家人、朋友,从不在社区参加志愿者,从不为所在的城市捐款,只会在网上宣泄情绪,成天关注着离自己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是悲哀的。
对于流量平台和“掌控者”,我们不过是韭菜和流量,等待的我们的只有无情的收割。(你看看哪个流量博主不带货的?不带货靠什么赚钱?靠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品牌赞助、政府机构除外。你从没买过?但是你作为流量的一份子,会让其他更多人看到,别人会买。)
生活的单调性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最开始用电脑的时候,觉得看网站比电视有意思,没有限制、随心所欲。今天,却觉得电视还稍微强一点,好歹每个频道都能看到不同的综艺、不同的地方新闻、不同的主持人。而网络则千篇一律,每个平台都是热点、爆点。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无门槛,当记者得上大学考证吧,得进传媒公司吧?开直播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但是低门槛导致的问题就是垃圾信息太多、没有经过思考、分析、处理的信息其实是无效信息,而无效信息增加了大家识别信息的成本,同时我们也接触到了大量的无效信息,占用了我们接触高质量信息的时间。时间没有变,但是信息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另外,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更加“投其所好”,让大家只能看到自己习惯看的、喜欢看的。这就是信息茧房。
“茧房”一词实在是“精妙”,人就是一只蝉,用信息把自己包裹住了,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进不来,可我们会化茧成蝶吗?还是枯死于茧房之中?
所有人都接触相同的信息是可怕的,最起码违反了“生物多样性”。信息单一,不仅限制人的想象,也让社会缺乏浪漫色彩,追名逐利、股票基建存款房子车子成为主流,其实是我们价值观的转变和扭曲。照今天这个说法,哪有安贫乐道?只有不思进取。
我们强调“文化强国”,首先就是包容和多样性,然后才有深度和广度。今天的电影题材单一、炒现饭的一大堆,能引起人兴趣的佳作实在是少之又少。在弹幕上,稍微敏感一点的字眼都被屏蔽,不敢直面观众真正的态度,甚至关闭了“被骂”的通道。
怎么打破?信息茧房。
订一份杂志或者报纸吧,信息量会大一点。一年也就几百块。
在思考的层面而言,我还没有超越层级看《读者》、《杂文选集》年龄,互联网时代只是从专业技能和知识上有所增长,但思考其实更重要。
人生本身就有多种选择,不一定得戴着“为国争光”、“为民牟利”的高帽子去干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有思想,自然就有创意、有文明、有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