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从事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前段时间的一起维修案例又一次勾起了困扰我许久的奇怪现象,我一直无法清晰、准确的理解这个现象。直到最近我听了罗振宇老师的一段音频,当听到这段音频讲述出核心的那段话时,我先是恍然大悟然后欣喜若狂,之所以欣喜若狂是因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顿时感觉到脑子轻松了许多。好,先从前段时间那起维修案例讲起。
前段时间我接手了一台故障车,在进行检修之前我先是对车主进行了讯问。据车主说,他是在行驶途中需要用某个汽车功能,结果功能不起作用,所以才发现这个故障,然后车主就到汽修厂进行维修。但是经过两家汽修厂进行一番检查后,他们给车主的回答是:把车停在修理厂让他回家等检查结果,因为这个故障需要进一步检测,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的时间比较久。车主一听需要拆这么多东西,这么严重还是多去几家修理厂确诊比较好。前面两家修理厂都无果,然后车主的一个朋友把他介绍到我这。
我听完车主的讲述有了大概的思路,于是经过了逐步由简到繁一番检查,发现这个问题比较奇怪,这个故障完全打乱了我的维修思路,不知从何入手了。一般面对这样的故障只能从这个功能的基本原理入手一点一点查起。这样的话,的确需要拆卸很多零件,工作量比较大。维修陷入僵局。
就在我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思考时,回忆起之前的一些维修案例,也有过类似的僵局,但是那些都是“人为”故障(这里的“人为”指的是,在维修过程中无意、间接、粗心埋下的隐患),可是据车主的描述,这辆车在进行维修之前并没有经过他人之手啊……?这时我脑子里出现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这故障就是“人为”所致,那我此时应该检查哪里呢?这一假设突然就把我的精神状态提至最佳,就像突然发现绝世珍宝一样,因为故障范围一下子缩的极小,要知道如果是“人为”的话,就不可能拆很多零件工作量就不会大,故障很可能在表面。由于故障范围急剧缩小,现在只要判断出故障易发点,再针对这个点检测一下,真相就大白了。
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答案重要的多。这句话此时感觉尤为深刻。
果不出奇,检测结果证明了我的假设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检测结果却让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故障原因却是,由于汽车上的一个电器零件缺失导致了电路不通,功能不起作用。我拿来一个新的电器零件往上一装,故障排除。
这个电器零件怎么会凭空消失?是人为,还是“人为”?这个我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真正使我困惑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正真重要的知识?在这次维修案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知识并不来自于我的专业知识,而是那看上去无关的假设。这样的案例还不占少数。这个现象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做梦一样,若隐若现非常模糊,一直没能得到准确清晰的解释,甚是痛苦。
就在前两天,我听到罗振宇老师一段音频,这段音频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并且获得了清晰、准确的答案。
下面这这些话来自于罗振宇的音频:
在平常的学习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啥?不是那些符合理论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看着奇怪,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原来的理论解释不了,你恰恰不能忽略它,因为它很可能是下一个创新的苗子。
知识是什么?
我们这代人通常认为,知识就是书上写的,老师教的那些信息呗。但这种知识,只是知识大海中的极小一部分。
《医学的真相》这本书一开头就问,医生到底是靠什么知识在工作呢?你可能会说,废话!那些人上了七八年医学院,上的那些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一大堆课,不就是凭这些知识在工作吗?
作者说不对,医生在工作时用的,真正最有用的知识根本就不是这些医学院里学到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说:“根据完备的信息做出完美的决定很容易,而医学却要求你用不完备的信息作出完美的决定。”
什么意思?
原来,知识是分成两种的 。
一种是书上写的知识,它是确定、固定、完备、具体的;还有一种知识正好相反,它是不确定、易变、不完备、抽象的。
医生在医学院学的就是第一种知识,而如果他想当一个好医生的话,就必须有第二种知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临床智慧。医生必须在信息不确定、不精准、和不全面的条件下进行治疗。
就拿先前的那个维修案例来说,如果这辆汽车是因为使用年限比较久或者使用频率比较高,然后自然的发生了一些故障(比如,老化、变形、断裂),面对这样的故障只要通过专业知识逐步排查故障原因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就算排查到最后一步才发现问题的原因,无非就是多费一些时间和体力并不会大量消耗脑力。但是如果这辆汽车的故障是“人为”导致的话(比如,洗车、加装汽车用品、或者之前修理过其他故障,粗心而埋下的隐患),这时还用原来的套路通过专业知识逐步排查就很难找到故障原因,就算最终找到原因也需要花费很长(多出那些用排除自然故障的方法好几倍)的时间和脑力。因为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了诊断思路完全被打乱。
这个案例不就是例外嘛,要想事半功倍需要掌握第二种知识,在信息不确定、不精准、和不全面的条件下进行检修。
音频中还有一个形象的医学例子。
有一个病人,住在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是个挺体面的人,至少看上去是这样。但是他最近突然体重剧烈下降,人已经到了很虚弱的程度。医生的第一个怀疑是这个人得了癌症,然后就查,能做的检查全都做了,也没发现什么癌症。这就难办了,病人的体重还在下降,但是找不到原因。
有一天,那本书的作者就是穆克吉医生,突然偶然发现,这个病人在和另外一个人聊天,那个人是一个穷人社区的,是一个吸毒的瘾君子。看到这一幕之后,真是电光火石的刹那,医生就明白了,这个病人很可能吸毒。
然后就对这个病人进行了另外的检查,果然,他体重剧烈下降的原因是因为吸毒,因此患有艾滋病。要知道,这个病人是住在中产阶级社区的,样子也很体面,医生通常是不会怀疑他得艾滋病的。
你看,所有的这些知识,都和书本上的医学知识无关。
其实,只要不是专业的知识分子,知识在我们的世界里就是这样的。
我们在向自己的目标挺进的时候,知识是我们随手抓起的工具,不是越精确、越完备、越体系化就越好。
我在听这段音频当中获得两个启发。
1、我们常常认为专业性的问题只有专业知识才能解决,殊不知,那些跟专业知识根本无关的知识也许更有效。所以在我们平时遇到问题,绕进死胡同出不来时,不妨停下脚步,从别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说不定能手到擒来,更有收获。
2、知识是全息的,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我们要从学到的知识中找出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才能融汇贯通,用起来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我此时想起最近看一连续剧其中一段对话场景。
特工A用看不惯的语气问特工B:有你不会的东西么?
特工B很自信的回答说:如果有,我一定努力学会它。
对啊,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需要多维度打造自己,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