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和日记,常常会用“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起头,虽然有点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从来都认为金秋十月后面接丹桂飘香最顺口,跟吃饭穿衣一样顺理成章,这固然与自身的词汇和想象贫乏相关,最主要还是桂花香实在是秋天里最熟悉的味道了。然而尽管如此,但也从来未曾着意欣赏过桂花,更谈不上喜爱。当空气中弥漫浓郁的桂香时,也只是深深地吸上一口,赞一句“桂花开了,真香”。印象里桂花一直都是秋天里背景一样的存在,从未有过特写。
今年秋天父亲身体不好,所以留在父亲家里照顾他。他家小区绿化很好,更有几棵高大的桂花树,十一过后,满树桂花盛放,淡黄的、桔黄的小花一团一团的簇拥在一起,颇有些满头穿金戴银的意思,尤其是馥郁的花香,还未出门就扑面而来,连空气都是香甜的。进出次数多了,便越发喜欢这馥郁香甜的气味了,很直接很浓烈,没有若有若无的高冷,不是似有还无的幽香,带着浓浓的烟火气。闻香能勾人食欲者,非桂花莫属。香甜的花香,不由人不想起糖炒年糕、酒酿圆子、桂花糕、栗子桂花羹、桂花酒、桂花茶等美食。
百度百科介绍说桂花又名木樨,就是木樨地的木樨啊。没想到桂花还有这么一个很文化很雅意的名字。在我有限的知识存量里,桂花跟吃的联系最紧密,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糖桂花。在还没有烘焙的年代,糖桂花就是甜品里的灵魂佐料,糖炒年糕时放一小撮糖桂花,酒酿圆子里撒一点糖桂花,美味立刻上了一个档次,甜中带香,味觉和嗅觉双重享受。儿时关于桂花最浪漫的事就是嫦娥的广寒宫里也种着一棵桂花树,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是凡间俗物,也是天上仙品。所以常有疑问,为什么月亮里只种桂花树不种其他的树呢?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月满中秋夜正是桂子飘香时,明月桂子最为相称,赏月又赏桂是古人喜欢的事,故而月宫里就只种桂花树了。
现在的人都爱赏秋,据说秋天有桂香、稻黄、枫红三波风景。第一波风景便是桂花开了,秋风吹过,细细碎碎的桂花随风飘落,就像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即便想想也已诗意十足。于是忙中偷闲,专程去满觉陇赴了一场与桂花的约会,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赏桂,在满园的桂香暴击中深深地吸口气,人便如被这花香喝醉了一般。有游客说洗桂花桑拿,很形象,被成片的桂香包围,犹如洗了一场沁人心脾的桂花浴。而眼望着满园的珠英琼树,确会有种恍入灵鹫金粟世界的感觉。
忽然觉得桂花真的可以说是雅俗兼具了。谓之雅,不只因为她有一个木樨的雅名和月中仙桂的传说,更因它寓意美好高雅。古时中榜登科称之为折桂,现如今对获得殊荣者也誉之为摘得桂冠。桂谐音贵,故桂花也被视为吉祥之兆,人们相信桂花树是富贵树。谓之俗,不只因为它没有华美的外表,更因它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食材。被烹饪为美食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村口路边到处设摊,也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当然还有桂花之名会让人跟充满乡土气息的土妞联系在一起。所以可不可以说桂花平凡中蕴含高贵,高贵中体现着平凡呢?
古人咏诵桂花的诗文很多,最喜欢的还是李清照的《庶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亦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桂花的色彩和形态,赞美它不以美艳多姿向人炫耀,只安静地在清幽处兀自开放留下清香,称赞色淡香浓的桂花是“花中第一流”。
此时桂花虽已经落尽,但在我的心中,桂花却还在被不断地放大,我醉在桂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