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穷养儿富养女”,一直是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说法众说纷纭,我认为这种说法从古至今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春秋齐国公主庄姜,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貌美,擅琴,能诗,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此女结局还算不差;班婕妤:汉成帝妃,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班固祖姑班婕妤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
说完了古代的,再聊聊现代吧!杨澜大家都知道吧,主持风格落落大方,算是为数不多没有负面新闻的主持人了,用主持人来形容她也不大对,在红极一时远赴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传媒专业,两年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在这里就有朋友要发言了_“她们之所以如此优秀,是因为她们早就已经站在了我们的终点上”,这句话我理解但并不赞同, 大多数人可能对所谓的“富养”有一种误解,认为是经济上的富养,这个是很大的误区,“富养”应该是精神上和内心的“富”,以这种形式客观存在的产物所带来内心的满足是物质无法所给予的。
就比如说我吧,曾经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在20岁之前是一直不能理解的。没有底线溺爱的同时,在某些方面要求也异常地严格:从小父亲就会在休息的时间和我就某一个论题进行辩论;在酒桌上会让我起来讲话,我深刻地记得我当着很多长辈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满脸通红的窘迫模样;会给我讲餐桌礼仪所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诸如此类等等……
我曾经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矛盾的,也很是不理解,一边极度溺爱,一边贯彻一种类似教育男生的方式,并且很失败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我并没有成为一个社交人,反而更加叛逆,情绪外露,这是很不好的一种习惯,大概这么多年唯一能使我坚持的就是读书了!
我曾经以为大概就这样了,真正的改变应该是在高三。
班主任是一位历史老师,是个很可爱的老头,他的教学方式也完全异于常人,每周或是演讲或是朗诵,我们中的每一个一定会上台几分钟,在和他的很多次交流中,我逐渐发现父亲的方式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没用,读过的很多书看过的很多想法在和长辈交流或是在迷茫时反思自己的三观时,这些都会浮现在脑海中,父亲所教过的思想,为人处世还有和人交往的很多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有一些女生,父母极度溺爱,说话做事完全不经大脑,典型的“花瓶”,胸无大脑;也有一些女生,父母方方面面管理异常严格,做事一板一眼,不通晓任何人 世故,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是真的亲眼见过所谓“富养”的女生真的是完全依靠别人,没有一点自理能力,也有一些“放养”的女生做人做事没有任何规矩,极度喜欢背后议论别人,让人一看就心生反感。
真正的“富养”,我认为应该是精神和思想的丰富,只有最大限度保证她物质丰富,才能使她将来不会被骗,不会因为一些小便宜而吃亏。同时更重要的点是应该多读一些书,这个习惯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定会一点一滴通过气质和谈吐而显露出来,同时更要带她多走一些地方,多和比你阅历丰富的长辈聊聊天,你会受益匪浅。
一个女生,张口闭口如果只有化妆品和八卦,稍微谈一些有深度的话题你只能在旁边干瞪眼,插不上任何话,我想作为同性我都会认为羞愧的!
当然了,在这里我并不主张一昧用物质所堆砌起来的表面,就算没有物质,最起码要让我们的内心富足,不要每天除了长腿欧巴和减肥再无其他话题,你最起码要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是在家庭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富养女儿,不要因为物质的穷养而导致性格和气质上的狭隘,要知世故而不世故,你所经历的一切生活会是你最好的回答。
“富养”的女生和同龄人相比,气质更出众,谈吐也更丰富,落落大方,宠辱不惊,最重要是内心的富足,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所以我想告诉各位女生,请在我们最美好的年纪,尽量让自己不要辜负这个年华所能够赋予我们的一切,多读一些书,多见识一些人和事,生活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和美好,它会在你的气质和谈吐上原封不动地还给你,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