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不韦是典型的商人,万事都求利:没有利益的事情绝对不做,有利益的事再有风险也要去做。为了扶持子楚上位,散尽几千金;为了巴结子楚,连自己的夫人也让了出去。当了丞相之后,为了名气,愿意花钱招揽文人学士,留下了《吕氏春秋》;最后为了保住权力,甚至敢于造反,乃至最后为了不被诛杀,选择喝毒酒而死。这就是一个能成功的狠人典范,对自己狠,只要有一丝机会,这种人就会竭尽所能去抓住。可惜商人终究是商人,对于政治的敏感性还是不够,如果是政治家来操纵这一盘棋,可能结局又不一样了。
2.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尽量少做三件事:1.少说话。古人讲:水平不流,人贫不语,大自然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人在卑微的时候,说话没有任何分量,强行表达只会让你成为一个小丑;2.少借酒消愁。曾国藩说:“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酒无济于事,还会伤害自己身体;而人在生气的时候,智商接近0,所说的话也容易情绪化;3.少往人堆扎。《增广贤文》说:“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在落难的时候,不要四处寻求帮忙,因为徒劳无益,还讨人嫌。天不渡人,人自渡,唯一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
3.人是很容易被欲望一点点吞噬的:人的身体乘车感到舒适,就会不断的想要更好更贵的车子;眼睛爱看五彩美色,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和昂贵华丽的衣服,使外表形态更加美好;人耳听到了动听的声音,就不断追求更好的乐器,不断追求更好的音响;人口喜欢吃美味的食物,就烹调出佳肴异馔,或酸或甜,各尽其美;人情喜欢珍贵善美的事物,就不断地投入金钱去打造金器、玉器,又加以琢磨,以顺人意。这样下去,如何得了?人生而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则不能没有怨愤,愤而不止就要争斗,争斗就会生起祸端。所以,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要让自己的欲望既得到滋养而满足,又愿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
4.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很多人只是听过这句话,但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如果一个人真的能理解物极必反的道理,就会懂得阴阳的变化,就会知道,很多的真理都是和常识相悖的。比如在战场上的士兵,为什么个个勇猛异常,邀立名节?比如世界上的大商人,为什么都轻财好施,挥金如土,为什么都在很努力的做慈善?比如越是有本事的人,为什么都谦恭辞让、循循多礼?很简单,因为在战场上,谁退缩了,谁害怕了,就会第一个先死。人若一意苟且求生,如此必死;一意苟且图利,如此必受害;安于懈怠、懒惰的必危,固执情性的必亡。所以,有时候与显而易见的真理反着走,会让你得到更好的结果。
5.人为什么要读历史?很简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没有读过历史的人,对于自身的血脉和民族的演化没有任何概念,会很容易丢失“灵魂”,成为墙头草。战乱时期,为什么会有汉奸?就是因为如此。对于老祖宗的根忘掉了,就会变得飘忽不定,心中所想的只有眼前的苟活于世,却永远不去想子孙后代的唾骂和嫌弃。《鬼谷子》当中讲:“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聪明人经历过波折、坎坷之后,吃一堑长一智,总能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而愚蠢的笨蛋,被狗咬过一次之后,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狗咬。
6.有两个很要好的人,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他们走了半个月之后,遇见一位圣者,圣者被他们的虔诚感动了,就答应给他们许愿的机会。但是,只要两人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这样一来,两个人都不愿意第一个去许愿。推到最后,其中一个生气了,大声说道:“你再不许愿,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另外一人也很生气,觉得既然对方无情无义,自己也没有必要讲情义了,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这个人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只眼睛都瞎掉了。
喜事变丧事,好事变坏事,为何?欲望作怪罢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仍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了体力、精力和生命。其实,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或许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注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