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指责自己的孩子:你看某某,人家学习怎么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会与别人比较:某某年纪轻轻就当了*长,自己熬了这么多年还什么都不是!
其实,这样的攀比大可不必。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更何况,“人各有志, 松柏何须羡桃李”呢!
首先说说“人各有志”。这个词语出自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全诗的意思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为了它将不会动摇决心;被活活的埋葬哪有不痛苦的,还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后汉书•逸民列传》也记载:“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了成语:“人各有志”。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兴趣和选择,不能勉强任何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唐朝诗人卢藏用通过终南捷径踏上仕途,当他好心地也把这条捷径推荐给道士司马承祯时,司马承祯却拒绝如此攀附权贵。再比如,春秋末年,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成就功业的过程中,大夫范蠡和文种立下了汗马功劳。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就下海经商终成富翁,人称陶朱公。
然而“人各有志”,文种却没有走,总想着勾践会赐予他一官半职。可惜的是,越王并没给其官职,却送给他一把剑、一句话:“子教寡人伐吴九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六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先生教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就在先生身上试一试呢?)文种一听就明白了,只好含恨自杀了。
再来说说“松柏何须羡桃李”。 语出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松柏何须羡桃李,请君点检岁寒枝。”意思是说,松柏无须羡慕桃李的春华秋实,请你看看岁末寒冬时节只有松柏依旧苍翠。
诚然,作者在此将松柏与桃李相比,强调的是松柏具有不畏酷寒侵逼的坚韧本性,是对松柏的赞美,但多少于桃李有不屑之意。大诗人李白在其诸多诗作中,也不止一次将松柏与桃李对比,多给松柏以誉美之词,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之十二》),“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等。都是希望人们如松傲严寒而茁壮成长,莫像桃李一般,花儿在明媚的春光逝去之后,绿叶也将在秋天掉下来,腐烂在地上。
今天我们对“松柏何须羡桃李”的正确理解,就不能仅限于对松柏的赞誉。桃树李树春天繁花锦簇,秋天果实累累,在植物界中风光无限;松树柏树貌不惊人,平淡无奇,但一年四季常青不衰,尤其是在岁寒时节更显高洁品质。可见,桃李与松柏各有优劣,谁也不必羡慕对方。所以,说“桃李何须慕松柏”,也无不可。树犹如此,人亦然。正如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所述:“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现在,我们合起来说说“人各有志,松柏何须羡桃李”。借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句话充满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必羡慕他人。松柏和桃李各有优劣,松柏不畏严寒,桃李则春华秋实。这种对比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不是盲目羡慕他人。
其次,这句话还蕴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松柏在严寒中依然苍翠,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态度。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坚韧和自信,不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放弃。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事物的优劣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这种全面的认识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观察,也适用于人生的各种境遇。
总之,“人各有志,松柏何须羡桃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要保持自信和坚韧,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劣。推及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即如有的人一门心思想着升官、发财,有的人则随遇而安,只想活得自在、平安。所以,谁也不要羡慕谁,谁也不要贬低谁。正确的态度是,既应该认识到人的差异性,去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声音,也应该看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通性,对他人多一分理解,而不应该依照所谓“常理”“惯例”去一味攀比、强人所难。同时,也要明白,无论是哪种志向,都不会轻易实现。我们要做的是,不忘初心,时刻清楚自己的志向;牢记使命,为了这个志向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去持续奋斗,即如古人那样,不达目的,“终不为此移”、万死而不辞。
如此,你还会去责怨自家的孩子不如人、怨恨自己的人生不够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