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小课堂主题分享第五期
昨天跟大家聊了聊三大类的支付途径,最近关于银行托管、银行存管挺火的,用户基本上每次都会问小司:小司融贝有在考虑银行托管吗?今儿咱就重点来聊聊银行存管、银行托管。
银行存管跟银行托管,这两种跟之前的通道型支付和第三方托管支付有很多相同之处,只是把第三方换成了银行。平台需要向银行出示一些打款的凭证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等。
银行存管与托管这两种方式还可以往外延伸:目前有一些第三方的支付与银行合作产生了第三方支付+银行存管的这种方式;第三方的托管,比如汇付天下与恒丰银行合作,将现有的第三方的子账户直接下沉到银行,在银行生成一个子账户。产生了第三方托管+银行托管的方式,这种第三方机构和银行一块合作的方式小司估计接下来很多平台会用到的。
融贝与第三方机构和银行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在银行存管、托管的具体落地上,还比较模糊,为什么这个事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呢?因为这个事推动起来很难。咱们看看难在哪?
第一点:技术开发难度很大。银行估计总行,或者大的分行才会有这种技术开发能力,不管是跟第三方支付对接还是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这个技术的开发周期很长。小司了解到几家试运行的平台,开发周期都接近一年,银行与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关键的得有这个技术的能力。那些宣称与某银行的某分行的某支行签订协议的,单从技术开发的难度上来讲,这种协议造假或者夸大宣传的成分就比较大。
第二点,做这个事银行收益低,银行还要用自己的信用给这些平台做背书,银行有所顾忌。无论存管还是托管,银行起到的是资金流动的作用,但是一旦平台出事,按照国内理财群体现在的情况,投资人肯定会去找银行。一个比较低的收益、一个比较大的信用风险,所以银行不愿意做这件事。
银行不愿意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使做了银行存管和托管其实也不能完全解决资金挪用的问题。稍微给大家分析分析原因。
银行存管以前是应用在证券行业。当年有一些证券公司挪用股民的钱,证监会发现了这个事之后就加了一道银行存管。为什么证券行业加了银行存管就能比较好的解决资金挪用问题呢?因为证券行业的规范化交易程度要远远高于P2P。一个公司发行了多少股票,这个是造不了假的,发行了100万股,不可能出现101万股。在当天交易了多少股票这个数据也是可查的。几个数据一对,再加上银行这道风险一锁,证券行业想挪用大家的资金就非常非常难了。
那为什么银行存管不能完全解决P2P的问题。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平台通过虚假的项目可以把钱从银行套出来。银行要想完全起到存管或者托管的作用,目前小司还没有想到什么太好的办法,貌似就只能一个一个去查平台的项目。一个一个查项目这个事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刚刚统计出来的融贝整个4月份上线项目是339个,比融贝大的平台项目数量要远远超过这个数量,银行要多少人才能一个一个把这些项目审清楚。银行如果真有这么多的人,这么高的效率,那P2P在做的事,银行完全可以都做了。
所以银行是不太可能完全锁住挪用资金风险的,只能说门槛越来越高,但不能把跑路的门完全锁上。
收益、技术开发难度、信用风险以及最后落地的难度导致银行存管这件事推动的并不算顺利。
以小司个人的理解,银行托管是极难做的,目前实现银行托管的不过两三家。而且直接复制非常难。除去托管,如果说来约束道德风险、提高跑路门槛,银行存管在当前来说意义大小值得商榷,可能托管型第三方支付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稍好一些。
目前大型的第三方支付都在积极寻求与银行的合作,小司感觉下一阶段第三方支付的托管+银行的托管/存管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毕竟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公司,研发能力比较强,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效率也比较高。同时银行可以对资金进行进一步的锁定,把第三方一些东西挪到银行去保护,的确会更好一些。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国家出台一些政策之后,有一些平台会利用这些政策做一些夸大的宣传,误导咱们投资人。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管是什么样的支付手段,都只是对资金流动的一种管理,对借款人能不能还上钱都是没有影响的。希望大家不要把是否采用银行托管/存管,第三方托管或者使用其他某一类的支付手段当成判断平台安全与否的重要或者唯一标准,尤其是不能因为某平台使用了某种支持手段,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这是有风险隐患的。
关于支付就跟大家聊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继续探讨。
下面是广告时间:
小司小课堂定位为功能群,主要是围绕大家关心的理财话题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普及与分享,围绕大家投资理财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希望能将更多的网贷知识传递给大家,分享时间为每周四晚上八点,感兴趣加司小怪微信号(xiaoguairb)邀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