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玩转微信各种小程序,其中一张显示,2018年蛋妈适合学习与写作。嘿嘿,这不,午睡期间,猛然想起蛋哥与我的那些对话,我把记录亲子之间对话的形式称之为“亲子对话体”。
“亲子对话体”从“记叙”转向“对话”,我发现这个很有意思。我习惯将我们之间有意思的对话记录下来,省略了一大堆烦陈的描述,有时候为了显得“有点文化”还得引经据典,破费功夫。而对话却单纯多,直接地再现场景。电子时代的发达,为我们储存了太多的影像,我们总以为拍下来就记录了那一瞬间的小萌动与欣喜,手机的相片你又复看了几回呢?
春节回乡,在先生儿时好友家里欣赏了他们儿时的照片,一本一本,归类整齐,这都归功于“妈妈”的整理。得益于母亲的用心,这哥俩才能拿出那时那刻的照片出来叨叨一番,回忆一番,“美好!”我找不到更恰当地词语去描绘那份温馨与快乐!
“亲子对话”源自于我的“听课笔记”,从师六年,师父手把手教我如何学会听一堂课,她教我学会记录孩子与老师的每一句有价值的对话。老师的这句话是用来总结的,这句话是用来引导的,这句话是用来启发孩子归纳的,这句话是用来拓展思维角度的。而孩子的回答中也会有很多精彩的语言,有些很“深刻”,富有哲思;有些很童趣,活泼生动;有些很有诗意,让人惊叹;有些还有一些语法错误,我们可以随时纠正;还有些走入思维困境,我们需要“拨乱反正”……
对于一堂课来说,最精彩的莫过于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了,我们获得的不是孩子在这几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而是通过他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维路径与品质。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写了不知道多少本,收获就藏在那些笔记本里了。
听课笔记让我学会了倾听,听什么,记什么……或许是这多年的习惯,直到蛋哥会讲话了,我便经常记录我们之间的对话。
相信很多妈妈即便不记课堂笔记,也会写下孩子的对话,为了对抗我们不断衰老的记忆。
这是蛋哥刚开始会冒出词语的时候
这是蛋哥开始有对话意识的时候
有意思的对话,每个孩子都在悄悄地说着,你听到了吗?
现在的蛋哥,每天都是个“发报机”,说个不停!
春光无限,整理孩子的照片与对话是一件“大活儿”,留个纪念!
等到蛋哥长大了,调皮得我火冒三丈的时候,拿出这些对话来看看,想想他曾经多么天真,而现在,未来,他都会这样的可爱。
等着蛋哥长大,与爹妈发生矛盾了,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翻开妈妈几十年前的朋友圈,他一定能知道how much I love him。
如果你愿意,不妨和我一起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