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互联网毒害了人类的大脑,互联网是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革命,在大肆宣传互联网的便利与快捷之时,但是我唐突了,依然要谈一谈互联网的危害。互联网成就了一部分人,同样荼毒了大部分年轻人,这些精神鸦片的受害者,本可成为国家的未来,可是这些花朵儿长不大了,甚至长坏了,走偏了。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那些负面的功能是否完全砍掉?这样会不会破坏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呢?利大于弊?如何权衡,有一本书叫《互联网如何毒害人类的大脑》,遂以之为题。
客观来说,互联网占据了我们的时间,大多数人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的初衷是共享资源网。要想富,先修路,致富不忘交通部。一个很有鲜明特色的标语,也足以体现出交通的重要性,交通便利贸易发展的前提,就像全球贸易体系一样,建立了贸易关系后,方能往来,再展开一系列的互惠项目。所以互联网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实现中,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一些人坐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于是互联网异军突起。早期的互联网只能在电脑端操作,大大限制了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电脑还是奢侈品,但随着电脑行业的发展,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时候手机行业也兴起了,可以连接互联网了,全民不出家门即可看世界。于是大家宅了起来,随便动动手指可知尽天下事,坐拥新闻头条、朋友圈,指尖的轻轻滑动,就能办完所有事,达到一切目的。很好,互联网便向多元化发展了,于是人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久久不肯离开屏幕,似被女鬼勾了魂的痴汉,便放弃爱好,不,可以说把互联网当成了爱好,乐此不疲,愿为之奉上宝贵的时间,以供之消遣。
再从空间上来说,确实拉进了人们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与物,人与事。自电话发明后,已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继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好似更能亲密无间了。视频通话,可视电话,聊天交友软件,更得到了人们的宠幸与喜爱,为这一伟大发明欢呼雀跃,拍手称快。可是,屏幕里的视频,跟真实的面对面能一样吗?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有灵性,效果再怎么立体,再逼真,生命磁场是无法模拟的。就像你在屏幕里看过一些美景,就能说你到过了吗?与亲临现场的视觉冲击绝对不同,毋庸置疑。
主观上来说,是人性在作祟,人类本身具有可怕的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个利于世界的发展和未来的探索。现状是我们通过互联网来认识世界,遨游在互联网的新奇海洋中。食色性也,本性不可磨灭,食,是生存的欲望,是物质的追求,互联网确实调动了商品的消费,如我在淘宝海洋里无法自拔,放大了拥有的欲望,商品种类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里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人类对于物质的追求,财富上的拥有无比强烈,也许是基于生存本能,于是大肆入手本不需要的多余的物品,这就是浪费了,还有一种即便浪费也不拱手让人的先入为主的可怕心理。地球资源的匮乏也不无原因,人们只会说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该要什么,该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了,极简主义的生活很简单,很美好。
色,亦是性,是本能,繁衍的本能,生命的延续,薪火相传,代代相续。可不该做它的奴隶,不该反过来享受,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与发展,毫不留情不留颜面地说,中国即将成为淫乱大国,思想大门洞开,古人一直在给思想穿衣服,现代人却不断给思想脱衣服,让吾辈蒙羞,更让前辈不耻,互联网的介入,使之大肆泛滥,古人诚不欺我,举头三尺有神明,荒淫无道者,终得不幸。互联网中的虚拟真实,深受人们爱戴,成就了互联网的消费,可能人们天性率真,爱幻想,沉迷于此,乐不思蜀,人们戴着面具,通讯聊天交友,便暴露了人性的阴暗与丑恶,互联网则增加了面基的可能。古人云饱暖思淫欲,骄奢淫逸,可能是没有战争和贫穷的压迫,闲来无事,精力充沛,便风花雪月,行苟且。三纲五常,道德伦理,家庭责任,抛诸脑后。剥去人的外衣,显露的是野兽的面孔,面容狰狞,仅剩一丝动物原始的冲动,深感悲戚,丑恶扩大化,真善美处于不利之境地,伤风败俗之态,争相效仿。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手拿正义之剑,互联网有其两面性,落下利剑之前,我也犹豫了,破坏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将导致经济下滑,我们都赶不上这趟快车了,可任其发展,会加剧人性丑恶的放大和灰色地带的蔓延。不,不可放任,打压灰色地带,使之没有反攻的机会,同时又让它存在,因为它会刺激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如修道者带三分病,能提醒其勤修不懈怠,所以让“病”来警醒我们互联网的发展走向正道。互联网的大潮愈来愈猛,希望我们迎接的是清凉、干净、碧绿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