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央行下发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第三方支付将全面进入强制性实名认证时代。毫无疑问,这对于网络支付而言可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是在2015年12月28日这一天正式发布的,这两份文件同日下发,绝非偶然。
我们知道,我国P2P网贷发展取得靓丽成绩的同时,也一直备受争议。其关键原因当然就是监管的长期缺席,导致行业规范无从谈起。
而随着央行划定4条红线,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之后,第三方资金托管一直被认定为是引领行业走向规范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它能确保P2P平台的中介属性,不会触碰央行所划定的4条红线。但自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资深的P2P投资人似乎更偏向于选择已经进行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的确,有银行强大的品牌背书以及传统的严密系统和技术,正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的P2P平台,其安全性自然毋庸置疑,但笔者同时认为,真正实现第三方资金托管的P2P平台,安全性以及合规性也不会低。
尤其是如今第三方支付全面进入强制性实名认证时代,这似乎意味着P2P第三方资金托管将在兼顾优质用户体验的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我们知道,早在去年年底就下发的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延迟落地了,早在全国互金整治行动开始之初,监管层就指出监管细则将结合整治行动所积累的经验,经过充分完善之后,才会正式落地。这似乎也在暗示,第三方资金托管这一模式有可能会继续被沿用。
关于银行存管和第三方资金托管之间的对比早已数不胜数,笔者认为,两者都能确保P2P的中介属性。而差异就在于,前者信用背书强而且安全性更高;后者则因为与互联网精神高度契合而具有较为顺畅的用户体验。
进入实名认证时代后,笔者相信第三方资金托管的安全性也将更有保障。尤其是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之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绕过监管给一些不合规P2P平台“放水开闸”的这一诟病。如此一来,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的全体用户,在进行充值、投资、提现等相关操作时均会提示要求完成强实名认证。这意味着,未来用户的每一笔交易都将有帐可查,投资者的所有资金流动都将处于监管之下。在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下,投资者的资金也就更加安全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