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妈妈满脸困惑地去向育儿专家请教:“我家一直奉行爱和自由,从小就给他足够的探索,也从来不指责、打骂他,可为什么他现在三岁了,还这么胆小、内向?”
然后专家会回复一、二、三、四点, 听起来好有道理,而且专家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现在可懂事、可乖巧、可人见人爱了。
于是,满怀感激地回家去实践一、二、三、四点了,期待着再过半年,不,甚至再过一个月,原本内向的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开朗胆大外向。
听起来令人振奋人心,仔细回味,却让我想起龚自珍的《病梅》。
整个社会都在诟病高考指挥棒下的基础教育,说这种教育把千姿百态的孩子变成了同一模样的流水线产品。可我们仔细思考上面案例中的专家建议,本质不也是一样吗?把形态各异的孩子变成乖巧、懂事、活波开朗、胆大外向的孩子。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无条件的爱,不要给爱附带条件,如果我们跟孩子说“等你考100分就带你去旅游”,肯定会受到各路专家的批评,因为这里附带了条件。但是,如果我们问专家:“怎么让我三岁的孩子变得胆大外向些?”则会得到专家的各种建议。可是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会发现,这两句话的本质其实没有区别:都是有条件的爱。前者以成绩为条件,而后者经过了很好的伪装,其实质也就是你(孩子)要变得外向开朗才行。
社会上也有成功地把孩子塑造成活泼开朗、乖巧懂事的孩子的育儿专家,到处做鼓舞人心的讲座:你难道不想让你的孩子变成这样人见人爱的样子?只要按照我的方法来,跟着我学习,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变成样!然后专家会举出一些原本内向的孩子怎么在他的引导下变得开朗外向,然后会有很多父母热泪盈眶,终于找到“救命恩人”了!困扰父母很久的难题终于找到“良方”,终于能对孩子“对症下药”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内向胆小的孩子真的都能变得活泼开朗大胆外向,但是,我知道,那些专家本质和高考指挥棒并无两样,如果没有他们的评判,孩子本无病!之所以他们在大力批判高考时,还能大声宣传他们的“良方”,只是因为我们都默认外向比内向好,大胆比胆小好,活泼比沉默好。所以,他们光明正大的拿起剪刀,对着胆小内向的孩子“咔嚓咔嚓”几下,把枝桠给修剪整齐,然后自豪地对我们说“看,修剪过后多漂亮!”
可是,从心理学上来说,内向外向只是天生的气质类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又何须修剪呢?
扪心自问,我们所认为外向比内向好这一种评判,难道不是来源于“外向活泼的人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功”这样的社会意识吗?那么,我们对内向孩子的焦虑以及改造欲望,背后难道不是“成功学”的驱使?
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或者说真正的爱和自由,是这样的:孩子内向也很好,他比较能向内探索,比较安静和专注,他喜欢这样,长成一个内向的大人也很好,只要他愿意,他希望长成什么样,或者希望体验怎样一种成长方式,是他的自由,不管内向还是外向,他都是我爱的孩子。
所以,家长,请别再把“爱和自由”或者“无条件的爱”当成糖衣炮弹,包裹着你的“焦虑”和“欲望”,借专家之名,对孩子进行修剪!
请爱孩子本来的样子,爱孩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