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文化与精神之间有种莫名的契合,就像工匠注入工艺品中的每一缕心血与用心,一雕一琢,一笔一划,每个刻度,每条勾勒的刀锋,都与器具的叮铃嗵咚,产生一种共鸣。这种共鸣不会因为时间消逝,反而会因为岁月的积淀,越发显得浓重而令人心怀崇敬。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文化,我觉得那些古韵是那么的令人惊叹,那些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哀诗悲词,爱恨婉转,豪迈洒脱,恩怨别离,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近,近到只差一个空间维度的距离。你脚下的青石板路,你轻声细吟的歌赋,你指尖透过空气抚摸到的景德镇的瓷器上的花纹,你抬头仰望青苔遍布,粗糙不平的古城墙。仿佛自远方传来一声闷闷的寂寞的钟声。它轻轻触碰你的心灵,跨越千年只为与你相遇。
多少人对历史心怀信仰,现代容易浮躁的文明下,那些古迹被翻新,被重修保护。这本该是让人开心的事。我却感觉有些难过。花了一天的时间,兴致冲冲地去看诗人笔下的十里秦淮,乌衣古巷。啊,那种跟历史的交流,简直让人感受到伟大和不可思议。我摸摸那边的青砖,这边的石像,我觉得一切都像是一种缘分,就好像与古人交叉在不同的时空同时存在。 但是,这种兴奋,逐渐沮丧。那些名胜古迹都需要付费才可以进去浏览观赏,我虽然遗憾,但不会觉得很失望。却被朋友告知,现在的秦淮河不再是以前的秦淮河。我看到很多现代文明与古文明的冲突,就像是它在那里,因为历史,变得模糊,我们为了看清它的样子,刻意将它的轮廓又描绘了一遍,清楚是清楚了。它却失去了历史赋予它的痕迹,它的古韵。
我们的秦淮,旁边古风的建筑,都是各种店铺,奶茶店,小吃店,饰品店。我们的秦淮,水上不仅有仿古的游船,还有油水的污渍,废弃的包装袋。我们的秦淮,没有了风尘歌女凄哀婉转的后庭花,有了嘈杂热闹的人群的流流转转。没有了倒映万家灯火的青幽幽的灵水,有了深暗暗的折射油光的长河。
我看到乌衣巷口,那口古井无波无澜,像是一个老友,见惯了来来往往的人流,已经没有了深沉的叹息,只剩下默然无语。 我们总是说要保护我们的古址文化,也一直尽最大的努力去重塑和构建我们的特色古韵,可大多时候,我看到更多的历史已经和现代相两融,我已经难以觅寻那种纯粹的历史,哪怕是一片破瓦,一点残留的字迹,哪怕是一丢丢没有一点现代的痕迹的文化的出现,我们大概都会在那一瞬间因为它的存在和与我们的相遇而热泪盈眶,这大概就是历史的血脉传承。
我很感恩我们大多数人对于历史都是抱有保护和传承之情。但我也痛心,在我们现代文明之下,对于古文化的改造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大概这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我浑浑噩噩地走过那些地方,感觉到的只有耳边,持久不散的冷风,和脚下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的所谓的古巷。
大概历史总归要学会适应现代,大概现代的发展也总会试着去保护我们的古韵。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我们都能抱着一颗敬仰的心,面对古址,感怀我们的历史。而不是在人来人往的历史遗址中,追寻自己的舒适。我希望我们面对历史文化,更多的是在其中学会沉淀自己的感情,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而不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