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了暑假,旅行的旺季就来了。很巧,今天,就有三个朋友来问我旅行的事情。因为曾经写了二篇游记放在公众号里,最初的想法其实是想留给自己的回忆,也是为了朋友咨询的时候一键转发方便。
这几年,走了几个地方,要说也不多,远远没有达到心中所愿望的程度。走过的地方永远没有想去的地方多。离资深旅行家,还差得太远。
早些年,对旅行的理解是旅游,到哪个城市、景点,延续的是走走拍拍,俨然一幅游客在模样。回到家,除了几个G的照片,慢慢的,行程中真正看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
从儿子4岁起,到现在12岁,每年走过一到二个地方。做父母的大多会这样,看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万卷书不容易,但一起带着走万里路,还是比较舒服也能够做得到的。亲子游也因此在每年夏季占据了所有旅游网站的首页。
一年到头如果没有带孩子去过一个地方,总觉得会有遗憾。每年抱着这样的想法,就这样,一年一趟,几年下来,粗略的也走了一些路。虽说在旅行方面有点谈资,可是仔细回想,旅行的方式又有些过于单一。
每一次制定旅行计划前,都会想着来一次深度游。什么是深度游,事先做足攻略,查询一些当地的人文信息,不再是为了赶景点而奔走,为了朋友圈的九格图而拍摄,仅仅带着一颗平和的心和寻找别样风情的眼睛,探寻目的地中自己不曾知道的信息。
有些时候是矛盾的。所到之处,景点要不要去打卡参观一下,跟随人流踏进那道门再走出那道门。各路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想在其中再自己挖掘出什么新鲜感来已经没有可能。
你走过的路,永远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在看遍各路游记之后,想要自己亲身走上这一段旅程?
透过别人的照片,我们无法亲身领略照片中美色。照片中的美,只属于拍摄者的心得,留下的只有自己羡慕。刷过再多的游记,即使对行程了然于心,也比不上自己亲自走过一遍的深刻,和我到过此地的优越感。
为了一段旅程,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夫,定行程也好,买装备也好,各种期待,只等着那十来天的释放。
旅行的感受,因人而异。目的不同,感觉不同。
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如果不是为了带女儿出去,她是懒得到处跑的,更情愿待在家里,她比较宅。没错,带孩子出去也是旅行目的中的一种。只是有点好奇,当目的单一到带孩子去一个地方看看玩玩,就算是带孩子出去旅行了,这样的旅行,能否达到走万里路的效果。总觉得这样的旅行,就像只带着肉体走在路上,缺少了灵魂。我想,孩子在旅行中的感受,还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吧。
行走在路上,看到曾经在脑海中想像过许多次的景色,无论是否与期望值相符,此时此刻,我们换了个地方,不再是自己日日往复的生活场景。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在陌生环境中,看着周遭,品味着眼前的新鲜世界,就像电影切换了一个镜头,将我们平常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短镜头,拉向了一个长镜头。最终用相机记录下来,完成长短镜头的切换。
谈起旅行,真的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但凡有过旅行经历的人,都可以跟你讲上一箩筐的行程见闻。旅行的快乐也在于此,你的分享,燃起他对一个地方的向往。
可是我想要的,不是将旅行做为谈资,而是跟孩子手牵着手,走在我跟他都不熟悉的地方,一起带着新鲜感去发现; 为了当好临时的讲解员,恶补天文地理文学人文,再用自己半吊子知识讲给孩子听。
每当鼓励孩子上前问路,学会自己导航、办理登机、入住退房等等事情的时候,我看出了他的兴奋,他觉得他也会帮妈妈做这些事了。
选择不同的旅行方式,是每个旅行者的自由。旅行中到达的目的地,也只是旅行中折返的起点。来来回回,我们奔波在其中。
不求每一次的旅行,都会有百分百的满意,能有些许惊喜和收获,就能成为一次难忘的回忆。如果有不完美,也许是你下一趟旅行的开始。
行在旅途,因为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