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生鹏
1
前段时间,一大早到客户现场做系统培训,原计划9:30开始培训的,结果有几位老总姗姗来迟,最后一位老总,10:45才来,一进门就道歉“不好意思,让大家等久了,刚有点事,走不开,准备怎么样了,现在开始吧”。
培训11点才开始,12:50结束,走出培训室时肚子早已呱呱叫。
……
毕竟是客户,不敢多说什么,客户就是上帝。
实习那会儿,班里有几位同学到某国企实习,从事检票服务行业,学校到上班地点做公交车大概需要40多分钟,公交车每隔半小时一趟的,学校附近的公交站并不是始发站,大家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出发。
小欣则是每次总是踩那个点,匆匆忙忙迈着方步出门,随后又急匆匆赶到破门而入的拿工牌亦或是其他物品,赶上了公交还好,有几次都是看着公交车扬长而去的背景发呆。为此还迟到了被负责人挨骂,室友们都劝她提前出门,她说,“我也不是喜欢迟到,可就是戒不掉啊”。结果试用期结束了,班里其他几位同学都顺利通过了考核,唯独她被pass了。
2
迟到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了。上学迟到,上班迟到,约会迟到等。
约会时女生喜欢让男生等,在我们的国度里,男同胞等女同胞,这个现象很正常,男同胞们都可以欣然接受。但要是每次约会都要让男生等,而且每次等的时间越来越长的话,就真的要注意了。
心理学家艾聂斯指出:“人在等待的状态下,脑子里就会充满想象。而一旦回到现实中,就会有空缺感。”行为心理学家布尔卡和雷诺拉也称这种状态为“挫败感”。
在2014年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年会上,心理学家提出了两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一个人先入为主的初步判断是很难改变的,而且这种判断的准确率很高。
如果你和某人的初次见面就迟到了,那么不准时可能就会成为你在他眼中的标签,你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下次也就很难会把重要事情交给你来负责了。心理学把这个称作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如果真的不得已迟到,建议先打个电话提前跟对方说声。
3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守时的人总是非常守时,好像时间对他们而言非常充沛。而迟到的人总是迟到,好像他们的时光就很苦短。对于后者,无论他们怎样安排时间规划,总是会因这因那而导致迟到或是最后一位出现者。
心理学家皮埃尔·温特指出:迟到有多种含义,但各种形式的迟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迟到者喜欢让自己因迟到而因此引人注意。毋庸置疑,别人在等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起你,谁还没到,某某还没来。
有些迟到者,患有严重的拖延癌,只要没到真正的非不得已时,就会不停给自己找借口拖延时间。就如同我那位大学同学,不等到那个点,绝没有那个意识出门。赶不上火车,不是因为我们跑得太慢,可能是我们出发得太晚了。
4
1、上班迟到,被扣钱了,挨领导骂了,你委屈吗?
如果会,那说明你有改进的念头,非常好。如果你一点也不内疚,“不就全勤奖,就那么点福利,我才不稀罕。”每天闹钟响了,关了,继续睡五分钟,管TM的迟到。那就真的无须改了。
如果你认为迟到仅仅是个人行为,那就错了。要是长久养成迟到这种习惯,在关键时刻就很难纠正了,要是在公司的重要活动上迟到、接待客户时迟到,都有可能造成客户流失,这间接导致了公司的损失。
一份2006年的研究显示,美国大约有15%-20%的人存在长期迟到的行为,而长期性迟到造成了接近9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打卡机是老板的储蓄罐。据不完全统计,一家一千人的公司,按每人每次迟到扣5元,要是每天有一半人迟到,老板每天回收两三千大元,一个月能收入4-5万,虽然这点钱对老板来说不算什么,对比一下自己的每月的收入,你会发现这是一笔巨款。
所以,建议你不要有这样的心理,不为公司,就为自己。
2、学习安排时间
制订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对每一次的重要活动或是会议都标注清楚,给予同样的重视。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赴约,缓解以往造成迟到的恐惧心理。
格兰特纳曾说过:“如果你有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
如果你有那么大抱负要实现,那么请先做个守时的人,臣妾做得到。
[END]
我是洪生鹏,
热衷旅行、写作,目前过着白天到工地搬砖、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坚持日更,一般会在晚上10点发文,欢迎交流。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不妨再花几分钟看看我推荐的文章